通过分析各种现象看出: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且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说明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物质能否通过这种膜是根据生命活动需要与否.而不取决于物质分子的直径大小. 要点提示 除了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膜运输外.其余的小分子物质.例如氧气.二氧化碳也可以以这种方式自由地通过细胞膜. 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涨作用吸水,液泡形成以后.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与渗透作用无关的代谢性吸水.在这三种方式中以渗透作用吸水为主.渗透作用是水分进出细胞的基本过程.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 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或失水? 思路点拨:细胞失水的原因: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液体的浓度,细胞吸水的原因: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的浓度. 问题2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说明什么? 思路点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证明水分子是可以出入细胞膜的物质,而且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取决于细胞膜两边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过程. 问题3 为什么说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思路点拨:由细胞的质壁分离结果可以知道.蔗糖分子不能像水分子那样出入细胞膜.正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典题·热题·新题 例1 自马铃薯中用打孔器打出两圆柱体块P和Q.P在蒸馏水中放1 h.Q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放1 h.测定处理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的是( ) A.P不合适.但Q刚好合适 B.P不合适.Q也不合适 C.P精确的合适.Q也精确的合适 D.P精确的合适.但Q不精确的合适 思路解析:P放在蒸馏水中1 h后.由于外界清水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P的细胞便因吸水而膨胀.从而不能正好放入原来的孔,Q放在与马铃薯等渗的盐溶液中1 h后.等渗是指细胞液的浓度等于外界盐溶液的浓度.外界盐溶液起了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作用.从而Q能正好放入原来的孔. 答案:A 例2 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不选择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被选择的大分子物质.用醋酸和蔗糖可将鲜蒜腌制成糖醋蒜.是因为( ) A.醋酸和蔗糖分子都存在于活细胞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解后被细胞吸收 C.腌制时间长.两种物质缓慢渗入细胞中 D.醋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思路解析: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是活细胞才具有的.通常情况下.不被选择的离子.小分子等.多对细胞有害.所以在其中较长时间就会将细胞杀死.从而使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醋酸和蔗糖分子就均进入细胞内. 答案:D 例3 所谓质壁分离中的“质壁 分别是指( ) A.细胞质.细胞壁 B.细胞质基质.细胞壁 C.原生质层.细胞壁 D.原生质.细胞壁 思路解析:在植物细胞中.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应该是在液泡内的细胞液和外界溶液之间发生的.而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成分是胶体状的物质组成的.也具有选择性.所以此处的半透膜应该是指这三者组成的部分.即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间的细胞质.也就是原生质层.故此处的“质壁 应该是指:原生质层.细胞壁. 答案:C 深化升华 渗透作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在此过程中,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之间存在  关系。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                   

(2)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上图中的     

      处理,但在生产上人们常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此类激素的类似物,因为该类物质                        。有人通过实验对照分析,不用赤霉素类似物处理的马铃薯块茎,结果发芽率最后也达到97%,其原因是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自身能合成    

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增加的有                        (  )   

A.纤维素 B.DNA C.自由水的比例 D.细胞表面积与总体积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毒物质的污染

  有毒物质是指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生态环境之中而引起危害.这些物质主要是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农药化肥和放射性物质等.

  人类每年向环境排放大约几千至上万吨汞,大部分进入海洋,工业废渣中还有如锌、铜、铅和镉重金属等,而废水中更有氰化物、氟化物和酚等有毒物质.水俣湾事件是有名的海洋污染事件.1953~1968年日本熊县水俣湾遭到含汞污水的污染,原来一家日本的工厂把含汞废水、废渣排入水俣湾,汞进入鱼虾体内,猫鸟等动物和人因吃鱼虾而引起甲基汞的慢性中毒,因而得病.病人手脚麻木、听觉失灵、运动失调、严重时呈疯癫状态甚至死亡,人称水俣病.

  人们为防治病虫害和消灭杂草,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杀虫剂(如DDT、六六六等)和除草剂,同时又大量使用化肥来提高土壤肥力,这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目的,但从长远利益看,却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不断地迁移、积累和富集.杀虫剂DDT就是其中一个实例.

  DDT是有机氯类农药,其特点是化学性能较稳定,易溶于脂肪,难分解而残留性强,我国在1983年起已禁用.由于DDT的化学物质与脂肪相类似,因而很容易积累于生物体内,特别是水域,通过食物链而逐级浓缩,因分解缓慢,常可积累到毒害的程度.如有的国家牛肉中DDT的残留量达0.88×,有的国家人体脂肪细胞中DDT的含量达到30..这些DDT就是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进行全球性扩散并沿着不同的途径进入动物和人体的.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还有一个积累和富集的过程.有机氯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虽然很低,但通过食物链可以成千上万倍地在生物体内浓集起来.如美国旧金山北部休养圣地明湖,由于使用DDT,使湖中的鱼类和鸟类大量死亡.经分析证明,湖中浮游生物体内含DDT是湖水的265倍,小鱼脂肪中含DDT是湖水的500倍,食肉鱼的脂肪中含DDT是湖水的8.5万倍,这就是DDT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食肉鱼(或水鸟)”的食物链逐级积累的结果,在生态学上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作用.

  1999年上半年,在比利时一些养鸡场,突然出现母鸡不生蛋、肉鸡生长异常等现象.4月下旬,该国农业部长经调查研究发现,某大型饲料公司生产的饲料中,竟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质——二噁(dioxin).由于使用受了污染的饲料,结果发现鸡脂肪中二噁的含量超过允许量的140倍,随后又在一些猪肉和牛肉中发现了二噁.比利时“二噁污染鸡”事件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包括鸡、鸡蛋、牛肉、猪肉、牛奶及数以百计的衍生产品,成为继疯牛病危机之后欧洲最大的一起食品污染案,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与前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DDT、二噁等污染物的污染及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涉及到生态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因而是高考跨学科考试中的热点,特别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热点.下面结合实际问题来分析一下这类问题的考法与解法.

  瑞士化学家米勒因合成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DDT可杀灭各种蚊子和传播各种传染病的虱子.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评价说:“单独从预防疟疾病来看,DDT可能拯救了50000万生命”.但DDT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毒化合物,进入人体可引起慢性中毒.我国已于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已知在许多化合物中硫可以取代氧,取代后的物质仍跟原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质.

  下面是杀虫剂“DDT”和“1605”的结构简式: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杀虫剂1605本身对人畜毒性远强于DDT,但DDT已被禁用,而1605尚未禁用,这是因为________.

2.按照传播途径来分类,疟疾属于________传染病.

3.在过去,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  ]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C.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4.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DDT的平均浓度.

请分析说明:

①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

②从表中可以看出,生物体内DDT的浓度的积累是通过________这条途径来实现的.

③人们在使用DDT的初期,杀虫效果十分明显,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抗药性个体越来越多,这说明DDT的使用对害虫起到了________作用,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________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