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1)CaCO3 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Ca(OH)2+CO2= CaCO3↓+H2O. 2 [反思与评价]Na2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猜想③正确 (3)②③(说明:2分.漏答得1分.错答得0分) 宣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A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2种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a.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微热

 
         CO2+Ca(OH)2===CaCO3↓+H2O,  CaCO3+ H2O + CO2===Ca(HCO3)2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   Ca(HCO3)2===== CaCO3↓+H2O+ CO2↑;

       c.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试填空。

(1)  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Ⅱ的设计,认为其工艺简单。查阅资料④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                              ;反应类型为             反应;

    操作Ⅱ包括                                      等工序。

 (2)制轻质碳酸钙时,D为           (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理由是:                                                                 

(2)  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I比小王的主张更好,其理由是:

(3)  _______________                                                        

                                      ;操作I包括搅拌和微热等工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可能已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OH)2、CaCO3等成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样品中含有Ca(OH)2或Na2CO3可能含有的原因           (写一个)

[探究过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溶液C中一定含       离子。

(2)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产生固体,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方程式为        

(3)向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证明C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实验结论]

依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综合对滤液和固体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拓展延伸]

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变质的烧碱中NaOH的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请分析计算:

(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        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用同浓度的硫酸,分别与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解析】[进行猜想]生成氢氧化钙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生成碳酸钠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探究过程]

(1)将固液分离的操作为过滤,酚酞变红了,说明溶液显碱性,故溶液中一定含有OH

(2)能与氯化钙反应的是碳酸钠,其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3)可以取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CaCl2溶液已过量

[实验结论]因为加水后烧杯壁变热说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或者是氧化钙,或者是二者都有,加入氯化钙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综合以上分析,故选②③

[拓展延伸]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200g+200g-395.6g=4.4g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克就可以计算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即可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继而得出原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具体步骤见答案。

(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可能已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OH)2、CaCO3等成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样品中含有Ca(OH)2或Na2CO3可能含有的原因           (写一个)

[探究过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溶液C中一定含       离子。

(2)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产生固体,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方程式为        

(3)向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证明C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实验结论]

依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综合对滤液和固体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拓展延伸]

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变质的烧碱中NaOH的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请分析计算:

(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        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用同浓度的硫酸,分别与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解析】[进行猜想]生成氢氧化钙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生成碳酸钠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探究过程]

(1)将固液分离的操作为过滤,酚酞变红了,说明溶液显碱性,故溶液中一定含有OH

(2)能与氯化钙反应的是碳酸钠,其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3)可以取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CaCl2溶液已过量

[实验结论]因为加水后烧杯壁变热说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或者是氧化钙,或者是二者都有,加入氯化钙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综合以上分析,故选②③

[拓展延伸]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200g+200g-395.6g=4.4g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克就可以计算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即可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继而得出原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具体步骤见答案。

(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关专家提出了“以废治废”的治理污染新思路,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冶炼钢铁时,为减少煤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所造成的污染,一般是在煤燃烧时添加生石灰或石灰石进行固硫(主要是利用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根据这一原理,有人将造纸厂回收的碱白泥(主要成分:CaCO3和NaOH)掺进煤中进行固硫。用碱白泥固硫时,下列化学反应可能发生的是
[     ]
①S+O2SO2 ②CaCO3CaO+CO2↑ ③CaCO3+2NaOH==Na2CO3+Ca(OH)2 ④SO2+CaOCaSO3
⑤2NaOH+SO2==Na2SO3+H2O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关专家提出了“以废治废”的治理污染新思路,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冶炼钢铁时,为减少煤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所造成的污染,一般是在煤燃烧时添加生石灰或石灰石进行固硫(主要是利用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根据这一原理,有人将造纸厂回收的碱白泥(主要成分:CaCO3和NaOH)掺进煤中进行固硫。用碱白泥固硫时,下列化学反应可能发生的是(    )
①S+O2点燃SO2      ②CaCO3高温CaO+CO2↑    ③CaCO3+2NaOH=Na2CO3+Ca(OH)2
④SO2+CaO高温CaSO3              ⑤2NaOH+SO2=Na2SO4+H2O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