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1在示意图上标出河东.河内的位置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梁惠王的救灾办法.(向灾区调运粮食.从灾区迁出部分人口)2“河东凶亦然 一句是省文.试用文言作完整的表述.(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内.移其粟于河东) 3“无如--者 意思是“没有像--的人 .能否换一种表达方式? 4试品味首句.说说惠王有无抱怨意.(从“焉耳矣 的叠用可见有抱怨劳而无功之意:劳者.移民.移粟也,无功者.邻国之民不至) 5再品味末句.说说“何也 能否改成“何哉 或“何故 .(何哉 .问中兼叹.多用于设问,“何故 .一般询问语气,只有用“何也 才能表达梁惠王困惑而急于求解的心情) 第二层:1孟子此问的答案是事前即可料定的.试作仿问便知:某次考试.甲生得50分.乙生得30分.以50分笑30分.则何如? 请用文言作答.(不可.直不30分耳.是亦不及格也)2此问照应上文哪一句? 妙在哪里? (惠王据事理作答.却不料坠入孟子彀中.把自己跟邻国之君放在同一水平上)3试代孟子作答:“王之好战残民.与邻国之君无异.故民不至,移民移粟.小惠耳.虽能行之.何益? 跟原文比较后.说说比喻作答的好处.(从容.含蓄.让对方反躬自省) 第三层:1开头用排比句法连述三事.都有关人民生活.试用两个字概括这样的生活水平.2为什么说这是“王道之始 ?(王道以得民心为本.温饱可以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则得民心矣)3本层连用五个“也 字.拟删去前四个.改用“--.则-- 这种句式.如“不违农时.则谷不可胜食 .好不好? (不好.用“也 才能表达出孟子坚信不疑的语气和赞美之情.使行文如连珠.颇有声势) 第四层:“五亩之宅 “百亩之田 .系指井田制而言.井田者.田区划分如“井 字形之谓也.古法: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1问:王道体制下有哪两件大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一.农业生产.先说家庭副业.后说粮食生产,二.教化.先说设校.后说教学内容)2孟子在描写“王道乐土 时全用“矣 字作结.表现了怎样的意味?(赞叹,将理想图景说得如在眼前)3本层煞尾如用“王道之成也 替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效果如何? (失去主观色彩.缺乏咄咄逼人之势.说服力减弱) 第五层:1本层文字不多.但波澜起伏不穷.说说你的体会.(一揭.语气严厉,二批.措辞尖刻,三劝勉.语调温和)2本层是怎样照应开头的?(“罪岁 照应“河内凶 “河东凶 ,“斯天下之民至焉 照应“寡人之民不加多 )3结句是否有省略? (不“罪岁 .则当行王道.因上文已详论行王道的步骤和基本方法.此处不再提,完整的表述应是“王无罪岁而行王道.斯天下之民至焉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