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表达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柴达木盆地以青藏高原“聚宝盆”之誉蜚声海内外,它有富足得令人惊讶的盐矿资源.液体矿床以钾矿为主,伴生着镁、溴等多种矿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42-、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萃取
萃取
;操作④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漏斗、烧杯
玻璃棒、漏斗、烧杯

(2)参照右图溶解度曲线,固体B的主要成分
KCl
KCl

(3)同学甲提出一些新的方案,对上述操作②后无色溶液进行除杂提纯,其方案如下:
(有关资料)
化学式 BaCO3 BaSO4 Ca(OH)2 MgCO3 Mg(OH)2
Ksp 8.1×10一9 1.08×10一10 1.0×10一4 3.5×10一5 1.6×10一11
(设计除杂过程)

(i)若在操作⑤结束后发现溶液B略有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
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ii)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
BaCl2和KOH
BaCl2和KOH
 试剂B的化学式是
K2CO3
K2CO3
 (填化学式).
(检验除杂效果)
(ⅲ)为检验Mg2+、SO4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悬浊液A上层清液于两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验Mg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某溶液,如果没有沉淀生成,则表明Mg2+已除尽.效果最好的是
B
B
(填字母).
A.K2 CO3          B.KOH             C.CaCl2
步骤二:检验SO4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如果无有沉淀生成,则SO42-已除尽.
(获取纯净氯化钾)
(ⅳ)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l mol?L一1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5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
(ⅴ)将溶液C倒入
蒸发皿
蒸发皿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
出现较多晶体,剩余较少水时
出现较多晶体,剩余较少水时
,停止加热.
(问题讨论)
(ⅵ)进行操作⑤前,需先加热,使沉淀颗粒增大,便于过滤;该操作中控制溶液pH=12可确保Mg2+除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此时溶液B中Mg2+物质的量浓度
1.6×10一7mol/L
1.6×10一7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研究物质结构是为更好的掌握物质的性质.
(1)第四周期过渡元素在性质上存在一些特殊性,在前沿科技中应用广泛.
①铜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Ar]3d104s1
[Ar]3d104s1
,请解释金属铜能导电的原因
铜是由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通过金属键形成,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中可以定向移动,所以能导电.
铜是由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通过金属键形成,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中可以定向移动,所以能导电.

②金属镍粉在CO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液态Ni(CO)4分子.423K时,Ni(CO)4分解为Ni和CO,从而制得高纯度的Ni粉.试推测Ni(CO)4易溶于下列
bc
bc

a.水       b.四氯化碳       c.苯       d.硫酸镍溶液
③在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氨气,小心蒸发,最终得到深蓝色的[Cu(NH34]SO4晶体,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除普通共价键外,还有
离子键、配位键
离子键、配位键

(2)已知:下表是14种元素的电负性的数值(用X表示).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X 1.5 2.0 1.5 2.5 2.8 4.0 1.0
元素 Mg Na O P S Si Fe
X 1.2 0.9 3.5 2.1 2.5 1.7 1.8
①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X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如NaCl;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如AlCl3.请写出铁元素和表中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常见共价化合物:
FeCl3或FeS
FeCl3或FeS

②气态氯化铝通常以二聚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式为Al2Cl6,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Al2Cl6的结构式为

③由表中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且二者数目相同的有(写一个即可)
CO2或CS2
CO2或CS2
,其分子空间构型为
直线型
直线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用0.20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指示剂为酚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
25.40
25.40
mL;反应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2)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式应采用操作(如图2所示)中的
,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3)为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0.00m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 标准KOH溶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0.00 0.02 25.00 第二次 20.00 0.01 25.03 第三次 20.00 0.03 26.35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5 mol/L
0.25 mol/L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将造成待测盐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B D
B D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K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尖嘴部分充满溶液;
C.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D.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E.滴加NaOH溶液时,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等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A(g)+2B(g)
 
4C(g)△H>0  达到平衡时,c(A)=2mol/L,c(B)=7mol/L,c(C)=4mol/L.试确定B的起始浓度c(B)的取值范围是
3mol/L≤c(B)≤9mol/L
3mol/L≤c(B)≤9mol/L
;若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增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C
C

A、增加C的物质的量    B、加压     C、升温      D、使用催化剂
(2)常温下,某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分析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O32-+H2O?HCO3-+OH-
CO32-+H2O?HCO3-+OH-

(3)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
B
B
(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
m2(选填“<”、“=”、“>”)
(4)在AgCl饱和溶液中尚有AgCl固体存在,当向溶液中加入0.1mol?L-1的盐酸时,溶液中c(Ag+
变小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注入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⑥重复以上滴定操作2-3次.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
,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
偏大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步骤④中,量取20.00mL待测液应使用
酸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
(填仪器名称),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测定结果
无影响
无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步骤⑤滴定时眼睛应注视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半分钟不变色
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半分钟不变色

(4)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滴定次数 盐酸体积(mL) NaOH溶液体积读数(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00 18.10
2 20.00 0.00 16.04
3 20.00 0.20 16.28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
AB
AB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C.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
D.滴定结束时,俯视计数
(5)根据上表记录数据,通过计算可得,该盐酸浓度为:
0.1606
0.1606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