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铁和足量的稀反应时.加入少量固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减慢.产生的量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量不变 C.反应速率不变.产生的量增加 D.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量减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铁和足量的稀反应时,加入少量固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减慢,产生的量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量不变

C.反应速率不变,产生的量增加  D.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铁和足量的稀反应时,加入少量固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减慢,产生的量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量不变

C.反应速率不变,产生的量增加  D.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不使液体滴到试管外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

②配置100 mL 1.00mo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NaCl固体;

③向100℃时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④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将氯化铁固体加入盐酸中溶解,然后加水稀释;

⑤分液漏斗分液时,先将下层的液体从下口流出,然后再从下口流出上层的液体

⑥测定某溶液pH时,取一小块干燥的试纸放入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

在试纸的中部,再与pH试纸比色卡对比(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少量铜片和过量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大烧杯,清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变小并逐渐消失

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成绿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Ⅲ.若要验证最终得到的气体生成物,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不使液体滴到试管外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

②配置100 mL 1.00mo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NaCl固体;

③向100℃时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④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将氯化铁固体加入盐酸中溶解,然后加水稀释;

⑤分液漏斗分液时,先将下层的液体从下口流出,然后再从下口流出上层的液体

⑥测定某溶液pH时,取一小块干燥的试纸放入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

在试纸的中部,再与pH试纸比色卡对比(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少量铜片和过量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大烧杯,清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变小并逐渐消失

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成绿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Ⅲ.若要验证最终得到的气体生成物,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下列四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精英家教网
①用于干燥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有
 
(填字母).
②装置B除可用于制取CO2、H2,还可制取
 
 
.(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③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
 
.(填字母)
④当用A装置测量CO2气体体积时,从
 
端进气,瓶中所盛的液体为
 
(填名称)当用A装置收集氢气时从
 
端进气.
(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过滤、蒸发操作过程中都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B.在试管中放入几片碎滤纸片,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捣成糊状,微热并冷却后,先滴入几滴CuSO4溶液,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至出现Cu(OH)2沉淀.加热至沸腾,可观察到红色沉淀生成.
C.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然后加热蒸干滤液即可得硫酸亚铁晶体
D.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4次.
E.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