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讨论 问题探究 问题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 一般. [提出问题] 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 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苹果“生锈 是果肉里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量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 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 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有关. [反思与应用] 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 [分析]本题以一个研究课题为背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实验探究等步骤.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要求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应用.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分析.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铁生锈的有关知识和题中信息.综合判断知.铁.铜.苹果的“生锈 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有关.知道锈蚀的原因后.不难找出应用的方法.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实验
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
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①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4)再提出问题:“铜绿”受热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呢?设计与实验如图:
精英家教网
①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加热,至完全分解.观察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加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③取少量上述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综上写出铜绿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④如果将B、C两装置对调,行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你参与实验室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的研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只洁净的
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
溶液B,请回答以下问题。
【查阅资料】NaOH 、Ca(OH)2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NaOH的溶解度(g/100g水)
42
109
129
174
314
347
Ca(OH)2的溶解度(g/100g水)[来源:
0.18
0.16
0.14
0. 12
0.09
0.07
 
(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是:CaCO3   乙同学认为是:CaCO3,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Ca(OH)2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探究】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甲、乙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
正确
乙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加水,充分振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自己的猜想
正确
 
【反思与评价】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                     
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因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认为是:NaOH、Na2CO3   
丁同学认为是:NaOH、Ca(OH)2    
戊同学认为是:NaOH
【表达与交流】
①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②同学们欲将溶液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③同学们立即变换方案,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        、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比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④取少量制取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
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碱石灰能吸水.
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________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__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__;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碱石灰能吸水.
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实验现象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___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______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