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下图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 .分析完成28-30题. 28.关于图中南极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大气输送.②和⑤为降雨 B.④为蒸发.⑤为降雪 C.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 D.图中水循环为逆时针方向 29.科学工作者生活在南极洲.必然需要能源.而从其他大洲带入运输费用较高.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 A.地热能 B.风能 C.煤炭 D.太阳能 30.下列关于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北极地区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 B.冰的反射率强 C.高原大陆且地势高 D.受西风漂流影响.与外海区热量交换弱 [解析] 第28题.①为大气输送.②为降雨.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图中的水循环为顺时针方向.第29题.南极洲为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经济.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风能.第30题.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一样.也是纬度高.太阳高度小.所以A项不正确. [答案] 28.C 29.B 30.A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相关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流动人口
地区构成
流出
流入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乡村
75.6%
22.8%
城市
24.4%
77.2%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139万(人)
材料二:“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表

材料三:“2000年和2010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小题1】据材料1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
【小题2】简析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小题3】请分别说明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小题4】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     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5】由材料3中图1可见,近十年来中心城区及郊区人口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阶段。
【小题6】分析上海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城市功能分区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城市公共设施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3分)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15,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 与东部地区比,城市裙带动能力弱

C. 劳动力丰富             D. 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 “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条件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3分)

A.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 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 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 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相关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流动人口

地区构成

流出

流入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乡村

75.6%

22.8%

城市

24.4%

77.2%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139万(人)

材料二:“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表

    材料三:“2000年和2010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1.据材料1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

2.简析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请分别说明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4.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     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5.由材料3中图1可见,近十年来中心城区及郊区人口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阶段。

6.分析上海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城市功能分区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城市公共设施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据河南省气象局专家介绍,自2008年11月下旬以来至09年2月底,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成多,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据统计,近六成的麦田受旱,有三百六十多万亩出现黄苗,有四十多万亩出现枯苗死苗现象。
材料二 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

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
(1)据图说出河南省土壤湿度的分布总体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图说出西南五省市干旱的总体分布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气象灾害,为预防k*s#5^u和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3分)

    资料一:见图14     资料二:见图15       资料三:见图16

图14  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15,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2分)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 与东部地区比,城市裙带动能力弱    C. 劳动力丰富

D. 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 “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条件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3分)

A.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 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 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 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4分)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