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讲读第4小节: 请同学朗读第4节.并划出本节的比喻句. [提问]: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比喻? [解析]:先是写了叶子.出水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接着写花.白色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再接着是荷香.微风过处才能闻到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最后还写到流水.流水脉脉.虽被遮住.不见其形.但留给我们的想像余地是极大的. 田田(多) . 荷叶 亭亭(美) [板书]: 零星点缀.白(色) 形态美 荷 荷花 如明珠.如星星(光) 袅娜.羞涩(态) 塘 荷香:缕缕-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动态美 象闪电(快) 荷波 凝碧(色) 流水:脉脉(态) 静态美 [讲解]: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 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加深印象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这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提问]: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 [解析]: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 [提问]:这种修辞手法以前的课也出现过.试举些例子. [解答]:1.“--他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 2.“--绿茸茸的草板.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 [解析]:作者不仅描绘了叶子.花.荷香的静态美.还描绘了它们动态的神韵.用了“颤动.闪电.霎时.传过 等词.传神微妙地写出了一刹那间.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这是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