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课文 1,在的琵琶声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几个内容. 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琵琶女的琴声和诗人的感受两部分内容. 文章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2,下面我讲讲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我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我设置如下问题: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a,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b,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c,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d,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c,侧面烘托的手法.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让学生反复诵读,自己品味.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让学生回答怎样的问题,a,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 b,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c,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节,是文章的难点部分.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文章.在这里我打算问这样几个问题:a,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 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一部分阐明了文章的主题.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3,到这里全文的分析结束,下面我讲讲文章的小结. 全文结束后,设计提问:诗人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时便已经听出了音乐中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最后我总结: A, 白居易的身份:被贬的官员,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这一点与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处. B, 秋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落寞. 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以赠之. 最后我用一首诗作为的读后感,和大家共鸣: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