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本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的季风气候与中国同纬度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 性特征.冬季盛行 风.降水主要分布在 沿岸. (2)简析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向南北两侧扩展的原因. (3)日本经济有其脆弱性.你认为体现在哪里? 图14 34.图14是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简述其理由. (3)图示地区拟建一火情嘹望台.最佳位置应在 处. (4)若考察小组在B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 .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使位于D处的小明迷了路.请你给他提供一个独自走出深山密林的最佳办法. (5)简要分析图中C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蓬街私立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半考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上海、札幌两城市19712000年各月平均降水量表。

  材料二:下图为日本北部山河分布图。

(1)比较上海市5、6、7三个月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札幌冬夏半年降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提示:结合风向和地形因素)。

(3)上海与札幌都位于季风气候区,且上海比札幌纬度低,但年降水总量几乎相同,简要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上海、札幌两城市1971-2000 年各月平均降水量(mm )表。
材料二:图为日本北部山河分布图。
(1)比较上海市5 、6 、7 三个月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札幌冬夏半年降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提示:结合风向和地形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与札幌都位于季风气候区,且上海比札幌纬度低,但年降水总量几乎相同,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7年11月20日,第八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会见了韩国总统、日本首相、印度尼西亚总统和菲律宾总统。读“亚洲”图,并回答问题。

1.   图中①国与我国一水之隔,这“一水”是指

2.   ①②两国由于国内矿产资源较少,主要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因此,工业布局属于               型。

3.   图中③国和④国之间有世界著名的海峡,会议期间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①国,航行途中记载的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多项选择)

A. 一路顺风顺水

B. 水温和气温越来越高

C. 有时正午阳光照射时没有影子

D. 经过③国和④国之间海峡时风平浪静,有利于航行

4.   图中⑤国的北部属于            气候,该气候的特点及成因是

 

5.   我国首都北京与①国北部地区同属温带季风气候,但气候特征有差异,请分析两地气候特征上的差异及其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两地气候特征上的差异: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4.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