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1.如图所示.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平上.将其稍向下压后放手.试 证明木块是否做简谐运动 证明:木块将做简谐运动. 从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出发.判断木块是否做简谐运动 设木块的边长为a.质量为m.则当图14-4中木块浸入水中的高度为h.而处于静止状 态时所受到的重力mg与浮力F1=ρha2g大小相等.木块在该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于是 可取该装置为平衡位置建立坐标,当木块被按下后上下运动过程中浸入水中的高度达到h+x.而如图14-5所示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2=ρ(h+x)a2g 于是.木块此时所受到的合外力为:F=mg―F2=―ρa2gx―kx 由此可知:木块做的是简谐运动 题型2.已知在单摆a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单摆b完成6次振动.两摆长之差为1.6m.则两单摆摆长la与lb分别为 A.la=2.5m.lb=0.9m B.la=0.9m.lb=2.5m C.la=2.4m.lb=4.0m D.la=4.0m.lb=2.4m 解析:由周期比得摆长比.加上题设条件中的摆长差已知.故la与lb可求 已知两摆长之差为1.6m.即 =1.6 而单摆a摆动10次时间内.单摆b无成36次全振动.这就意味着两个单摆的周期之比为 = 考虑到:Ta=2π Tb=2π 得:= 于是解得:la=0.9m lb=2.5m 应选B. 题型3.(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对称性)如图所示.质点沿直线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O点.某时刻质点通过P点向右运动.径1s再次回到P点.再经1s到达O点.若=2cm. 则:质点运动的周期T= s,质点运动的振幅为A= cm. 解析:注意到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对称性等特征.结合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可作出正解的解答.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质点在第1s内从P点到达右端最大位移处.再回到P点.可见从最大位移处回到P点历时应该为0.5s.而人P点到O点又历时1s.可见T=1.5s即:T=6s另外.考虑到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质点在t1时刻从P点开始向右运动.t2时刻又回到P点.t3时刻到达平衡位置O点.即t2―t1=t3―t2=1s 由此不难得到: Asin600=2 即A=cm 应依次填充:6. 题型4.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2所示.质点A的平衡位置与坐标原点O相距0.5m.此时质点A沿正方向运动.再经0.02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由此可知: A.这列波的波长为1m B.这列波的频率为100Hz C.这列波的波速为25m/s D.这列波向右传播 图-2 解析:由A点坐标结合波的图象可得波长,由A点运动到最大位移所历时间可得周期,由波长.周期.波速关系可得波速,由波形成过程的本质可得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关系. 由于A点距O点0.5m.所以波长为由于质点A再经0.02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所以周期为T=0.08s由于v=T.所以波速为传播方向的“双向性 特点.由振动图象可知:周期为T=0.4s由波的图象又可知:波长为 于是可得波速为在△t=t’-t=0.5s 内.波的传播距离为 △x=v△t=5m考虑到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 特征知: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应如图15-5中的C图所示,当波沿x 轴反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应如图15-5中 v=1.25m/s由于波的形成实际上是波源质量依次带动后面的质量参与振动.而质点A此时是向上振动.可见它是被左侧质点所带动.即波是向右传播的.综上所述此例应选A.D. 题型5. 如图-6所示.在同一均匀媒质中有S1.S2两个波源.这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的步调完全一致.S1.S2之间相距两个波长.D点为S1.S2连线中点.今以D点为圆心.以R=DS1为半径画圆.问在该圆周上(S1.S2两波源除外)共有几个加强点? 解析:干涉强.弱区的判断方法有两种: (1)在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是干涉加强区,在波峰与波谷相遇或波谷 与波峰相遇处是干涉减弱区. (2)与相同波源的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处是干涉加强区,与相同波源的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处是干涉减弱区. 由干涉强.弱的第二种判断方法可知.干涉加强区的集合实际上是以两波源所在处为焦点的双曲线簇.由此不难判断:以波源边线为直径的贺周上分布看.到两波源距离差等于0的两个加强是D1.D2,到两波源距离差等于的四个加强是A1.A2.C1.C2.即:除两波源外.圆周上振动加强是共有六个. 题型6. 一机车汽笛频率为650Hz.机车以v=15m/s的速度观察者驶来.设空气中的声速是V=340m/s.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多少? 解析:机车静止时.汽笛声的波长为.由于机车向观察者运动.波长应减小vT.则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数变为 即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变大了.音调变高了. 规律总结:由于波源与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使得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所感受到的完整波形的个数发生变化.这就使得感受到的频率发生变化. 题型7. 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如图7–1–2a所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线如图7–1–2b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7–1–2c所示.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 图7–1–2 A.由图线可知T0=4s B.由图线可知T0=8s C.当T在4s附近时.显著增大,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很小 D.当T在8s附近时.显著增大,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很小 解析:若保持把手不动.砝码以一定的初速度做简谐振动.为自由振动.图b 为砝码的自由振动图象.由图读出的周期T0=4s.为砝码的固有周期.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砝码为受迫振动.此时砝码振动的周期T为驱动力的周期.图c为砝码受迫振动的图象.由图读出的周期T=2s.为砝码受迫振动的周期.也为驱动力的周期.当驱动力的周期越靠近砝码的固有周期时.砝码的振动越强烈.振幅越大,当驱动力的周期越远离砝码的固有周期时.砝码的振动越弱.振幅越小.所以A.C选项正确. 题型8.如图7–1–7为演示简谐运动图像的装置.当盛沙漏斗下面的薄木板N被匀速拉动时.摆动着漏斗中漏出的沙在板上形成的曲线显示摆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板上的OO'代表时间轴.图7–1–7b是两个摆各自在木板上形成的曲线.若拉板N1和N2的 速度关系为=2.则板上曲线所代表的振动周期T1和T2关系( ) A.2T2=T1 B.T2=2T1 C.T2=4T1 D.T2=T1 解析:板N1是N2速度的2倍.沙漏在板N1上的时间是 T1.沙漏在板N2上的时间是2T2.因此T2=T1. 题型9. 弹性绳沿x轴放置.左端位于坐标原点.用手握住绳的左端.当t=0时使其开始沿y轴做振幅为8c的简谐振动.在t=0.25s时.绳上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波速为 cm/s.t= 时.位于x2=45cm的质点N恰好第一次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 解析:由图可知.这列简谐波的波长为20cm.周期T=0.25s×4=1s.所以该波的波速,从t=0时刻开始到N质点开始振动需要时间 ,在振动到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需要再经过.所以当t=s=2.75s.质点N恰好第一次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 题型10.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C.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 解析: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对任何波都是成立的.对电磁波当然成立.故A选项正确,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性.机械波.电磁波都是波.这些特性都具有.故B项正确,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所以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是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的.所以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项正确,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但是电磁波只能是横波.其证据就是电磁波能够发生偏振现象.而偏振现象是横波才有的. 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应为D. 题型11.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象.求: ①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②可能的周期 ③可能的波速 ④若波速是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⑤若0.2s小于一个周期时.传播的距离.周期.波速. 解析:①题中没给出波的传播方向.所以有两种可能:向左传播或向右传播. 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3λ/4=(4n+3)m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λ/4= ②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3T/4得:T=4t/(4n+3)=0.8 /(4n+3)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T/4得:T=4t/(4n+1)=0.8 /(4n+1) ③计算波速.有两种方法.v=x/t 或v=λ/T 向左传播时.v=x/t=(4n+3)/0.2=(20n+15)m/s. 或v=λ/T=4 (4n+3)/0.8=(20n+15)m/s.(n=0.1.2 -) 向右传播时.v=x/t=(4n+1)/0.2=(20n+5)m/s. 或v=λ/T=4 (4n+1)/0.8=(20n+5)m/s. (n=0.1.2 -) ④若波速是35m/s.则波在0.2s内传播的距离为x=vt=35×0.2m=7m=1λ.所以波向左传播. ⑤若0.2s小于一个周期.说明波在0.2s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则: 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x=3λ/4=3m,传播的时间t=3T/4得:周期T=0.267s,波速v=15m/s.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λ/4=1m,传播的时间t=T/4得:周期T=0.8s,波速v =5m/s.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第六部分 振动和波

第一讲 基本知识介绍

《振动和波》的竞赛考纲和高考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必须做一些相对详细的补充。

一、简谐运动

1、简谐运动定义:= -k             

凡是所受合力和位移满足①式的质点,均可称之为谐振子,如弹簧振子、小角度单摆等。

谐振子的加速度:= -

2、简谐运动的方程

回避高等数学工具,我们可以将简谐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在某一条直线上的投影运动(以下均看在x方向的投影),圆周运动的半径即为简谐运动的振幅A 。

依据:x = -mω2Acosθ= -mω2

对于一个给定的匀速圆周运动,m、ω是恒定不变的,可以令:

2 = k 

这样,以上两式就符合了简谐运动的定义式①。所以,x方向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就是简谐运动的相关规律。从图1不难得出——

位移方程: = Acos(ωt + φ)                                        ②

速度方程: = -ωAsin(ωt +φ)                                     ③

加速度方程:= -ω2A cos(ωt +φ)                                   ④

相关名词:(ωt +φ)称相位,φ称初相。

运动学参量的相互关系:= -ω2

A = 

tgφ= -

3、简谐运动的合成

a、同方向、同频率振动合成。两个振动x1 = A1cos(ωt +φ1)和x2 = A2cos(ωt +φ2) 合成,可令合振动x = Acos(ωt +φ) ,由于x = x1 + x2 ,解得

A =  ,φ= arctg 

显然,当φ2-φ1 = 2kπ时(k = 0,±1,±2,…),合振幅A最大,当φ2-φ1 = (2k + 1)π时(k = 0,±1,±2,…),合振幅最小。

b、方向垂直、同频率振动合成。当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垂直的振动x = A1cos(ωt + φ1)和y = A2cos(ωt + φ2)时,这两个振动方程事实上已经构成了质点在二维空间运动的轨迹参数方程,消去参数t后,得一般形式的轨迹方程为

+-2cos(φ2-φ1) = sin22-φ1)

显然,当φ2-φ1 = 2kπ时(k = 0,±1,±2,…),有y = x ,轨迹为直线,合运动仍为简谐运动;

当φ2-φ1 = (2k + 1)π时(k = 0,±1,±2,…),有+= 1 ,轨迹为椭圆,合运动不再是简谐运动;

当φ2-φ1取其它值,轨迹将更为复杂,称“李萨如图形”,不是简谐运动。

c、同方向、同振幅、频率相近的振动合成。令x1 = Acos(ω1t + φ)和x2 = Acos(ω2t + φ) ,由于合运动x = x1 + x2 ,得:x =(2Acost)cos(t +φ)。合运动是振动,但不是简谐运动,称为角频率为的“拍”现象。

4、简谐运动的周期

由②式得:ω=  ,而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简谐运动的角频率是一致的,所以

T = 2π                                                      

5、简谐运动的能量

一个做简谐运动的振子的能量由动能和势能构成,即

mv2 + kx2 = kA2

注意:振子的势能是由(回复力系数)k和(相对平衡位置位移)x决定的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地指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当我们计量了振子的抽象势能后,其它的具体势能不能再做重复计量。

6、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和高考要求基本相同。

二、机械波

1、波的产生和传播

产生的过程和条件;传播的性质,相关参量(决定参量的物理因素)

2、机械波的描述

a、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联系

b、波动方程

如果一列简谐波沿x方向传播,振源的振动方程为y = Acos(ωt + φ),波的传播速度为v ,那么在离振源x处一个振动质点的振动方程便是

y = Acos〔ωt + φ - ·2π〕= Acos〔ω(t - )+ φ〕

这个方程展示的是一个复变函数。对任意一个时刻t ,都有一个y(x)的正弦函数,在x-y坐标下可以描绘出一个瞬时波形。所以,称y = Acos〔ω(t - )+ φ〕为波动方程。

3、波的干涉

a、波的叠加。几列波在同一介质种传播时,能独立的维持它们的各自形态传播,在相遇的区域则遵从矢量叠加(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叠加)。

b、波的干涉。两列波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时,在同一介质中的叠加将形成一种特殊形态: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削弱的区域稳定分布且彼此隔开。

我们可以用波程差的方法来讨论干涉的定量规律。如图2所示,我们用S1和S2表示两个波源,P表示空间任意一点。

当振源的振动方向相同时,令振源S1的振动方程为y1 = A1cosωt ,振源S1的振动方程为y2 = A2cosωt ,则在空间P点(距S1为r1 ,距S2为r2),两振源引起的分振动分别是

y1′= A1cos〔ω(t ? )〕

y2′= A2cos〔ω(t ? )〕

P点便出现两个频率相同、初相不同的振动叠加问题(φ1 =  ,φ2 = ),且初相差Δφ= (r2 – r1)。根据前面已经做过的讨论,有

r2 ? r1 = kλ时(k = 0,±1,±2,…),P点振动加强,振幅为A1 + A2 

r2 ? r1 =(2k ? 1)时(k = 0,±1,±2,…),P点振动削弱,振幅为│A1-A2│。

4、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知识点和高考要求相同。

5、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与波的传播介质运动时,接收者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讨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在讨论中注意:波源的发波频率f和波相对介质的传播速度v是恒定不变的)——

a、只有接收者相对介质运动(如图3所示)

设接收者以速度v1正对静止的波源运动。

如果接收者静止在A点,他单位时间接收的波的个数为f ,

当他迎着波源运动时,设其在单位时间到达B点,则= v1 ,、

在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接收者事实上“提前”多接收到了n个波

n = 

显然,在单位时间内,接收者接收到的总的波的数目为:f + n = f ,这就是接收者发现的频率f。即

f

显然,如果v1背离波源运动,只要将上式中的v1代入负值即可。如果v1的方向不是正对S ,只要将v1出正对的分量即可。

b、只有波源相对介质运动(如图4所示)

设波源以速度v2正对静止的接收者运动。

如果波源S不动,在单位时间内,接收者在A点应接收f个波,故S到A的距离:= fλ 

在单位时间内,S运动至S′,即= v2 。由于波源的运动,事实造成了S到A的f个波被压缩在了S′到A的空间里,波长将变短,新的波长

λ′= 

而每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仍为v ,故“被压缩”的波(A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为

f2 = 

当v2背离接收者,或有一定夹角的讨论,类似a情形。

c、当接收者和波源均相对传播介质运动

当接收者正对波源以速度v1(相对介质速度)运动,波源也正对接收者以速度v2(相对介质速度)运动,我们的讨论可以在b情形的过程上延续…

f3 =  f2 = 

关于速度方向改变的问题,讨论类似a情形。

6、声波

a、乐音和噪音

b、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品

c、声音的共鸣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一、简谐运动的证明与周期计算

物理情形:如图5所示,将一粗细均匀、两边开口的U型管固定,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银,汞柱总长为L 。当水银受到一个初始的扰动后,开始在管中振动。忽略管壁对汞的阻力,试证明汞柱做简谐运动,并求其周期。

模型分析:对简谐运动的证明,只要以汞柱为对象,看它的回复力与位移关系是否满足定义式①,值得注意的是,回复力系指振动方向上的合力(而非整体合力)。当简谐运动被证明后,回复力系数k就有了,求周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本题中,可设汞柱两端偏离平衡位置的瞬时位移为x 、水银密度为ρ、U型管横截面积为S ,则次瞬时的回复力

ΣF = ρg2xS = x

由于L、m为固定值,可令: = k ,而且ΣF与x的方向相反,故汞柱做简谐运动。

周期T = 2π= 2π

答:汞柱的周期为2π 。

学生活动:如图6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滚轮平行、登高、水平放置,绕各自的轴线等角速、反方向地转动,在滚轮上覆盖一块均质的木板。已知两滚轮轴线的距离为L 、滚轮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木板的质量为m ,且木板放置时,重心不在两滚轮的正中央。试证明木板做简谐运动,并求木板运动的周期。

思路提示:找平衡位置(木板重心在两滚轮中央处)→ú力矩平衡和Σ?F6= 0结合求两处弹力→ú求摩擦力合力…

答案:木板运动周期为2π 。

巩固应用:如图7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 = 2.00m地质量均匀直杆,构成一正三角形框架ABC,C点悬挂在一光滑水平轴上,整个框架可绕转轴转动。杆AB是一导轨,一电动松鼠可在导轨上运动。现观察到松鼠正在导轨上运动,而框架却静止不动,试讨论松鼠的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解说:由于框架静止不动,松鼠在竖直方向必平衡,即:松鼠所受框架支持力等于松鼠重力。设松鼠的质量为m ,即:

N = mg                            ①

再回到框架,其静止平衡必满足框架所受合力矩为零。以C点为转轴,形成力矩的只有松鼠的压力N、和松鼠可能加速的静摩擦力f ,它们合力矩为零,即:

MN = Mf

现考查松鼠在框架上的某个一般位置(如图7,设它在导轨方向上距C点为x),上式即成:

N·x = f·Lsin60°                 ②

解①②两式可得:f = x ,且f的方向水平向左。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力就是松鼠在导轨方向上的合力。如果我们以C在导轨上的投影点为参考点,x就是松鼠的瞬时位移。再考虑到合力与位移的方向因素,松鼠的合力与位移满足关系——

= -k

其中k =  ,对于这个系统而言,k是固定不变的。

显然这就是简谐运动的定义式。

答案:松鼠做简谐运动。

评说:这是第十三届物理奥赛预赛试题,问法比较模糊。如果理解为定性求解,以上答案已经足够。但考虑到原题中还是有定量的条件,所以做进一步的定量运算也是有必要的。譬如,我们可以求出松鼠的运动周期为:T = 2π = 2π = 2.64s 。

二、典型的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物理情形:如图8所示,用弹性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请从A、B两模块中选定一个模块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模块评分,本题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8分,共12分.
A、(选修模块3-4)
(1)图一中所示是用光学的方法来检查一物体表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的物体,C为单色入射光.如要说明能检查平面平整程度的道理,则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光学概念?
A
A

A.反射和干涉B.全反射和干涉
C.反射和衍射D.全反射和衍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CD

A.x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γ射线更强
B.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C.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状态有关
D.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受到声波的频率可能发生变化
(3)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波向右传播,在0.1s时刻刚好传到B点,波形如图二中实线所示,且再经过0.6s,P点也开始振动.

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B、(选修模块3-5)
(1).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B

A.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B.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
D.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波尔的原子模型
(2)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1885年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对当时已发现的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如果采用波长λ的倒数,这个公式可写作:
1
λ
=Rn(
1
22
-
1
n2
)(n=3,4,5,6,…)(RH
为常数)
自巴尔末系发现后,人们又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发现了一些新的谱线,这些谱线也可以用类似巴尔末的简单公式来表示,例如赖曼系公式:
1
λ
=RH(
1
12
-
1
n2
)(n=2,3,4,5,…)
(RH为常数)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理论.上述两个公式中的n在波尔理论中被称为量子数.玻尔氢原子理论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阅读了上面的资料后,你认为巴尔末系是氢原子能级图中的
B
B

A.线系I    B.线系II    C.线系III D.线系IV
(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而没有穿出,子弹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设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木块运动的位移为s,子弹所受阻力恒定.试证明:s<d.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请从A、B两模块中选定一个模块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模块评分,本题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8分,共12分.
A、(选修模块3-4)
(1)图一中所示是用光学的方法来检查一物体表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的物体,C为单色入射光.如要说明能检查平面平整程度的道理,则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光学概念?______
A.反射和干涉B.全反射和干涉
C.反射和衍射D.全反射和衍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x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γ射线更强
B.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C.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状态有关
D.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受到声波的频率可能发生变化
(3)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波向右传播,在0.1s时刻刚好传到B点,波形如图二中实线所示,且再经过0.6s,P点也开始振动.

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B、(选修模块3-5)
(1).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B.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
D.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波尔的原子模型
(2)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1885年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对当时已发现的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如果采用波长λ的倒数,这个公式可写作:
为常数)
自巴尔末系发现后,人们又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发现了一些新的谱线,这些谱线也可以用类似巴尔末的简单公式来表示,例如赖曼系公式:
(RH为常数)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理论.上述两个公式中的n在波尔理论中被称为量子数.玻尔氢原子理论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阅读了上面的资料后,你认为巴尔末系是氢原子能级图中的______
A.线系I    B.线系II    C.线系III D.线系IV
(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而没有穿出,子弹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设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木块运动的位移为s,子弹所受阻力恒定.试证明:s<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