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硝酸的性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已知X是一种盐,H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就已掌握冶炼技术的金属单质,F、P、J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I、E、G都是工业上重要的碱性物质,P和J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I.它们有如下的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NaOH
NaOH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CO2=2Na2CO3+O2

2NH3+3CuO=N2+3Cu+3H2O
2NH3+3CuO=N2+3Cu+3H2O

(3)某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测定某些装置中试剂的质量变化,进一步探究X中各元素的质量关系.
①为使数据准确,还需补充装置,请你在方框内绘出装置图并写出试剂名称;
②向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将X分解产生的水蒸气送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
将X分解产生的水蒸气送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
;丙装置中药品的名称为
无水硫酸铜
无水硫酸铜
,实验时,该药品未见明显变化,证明
X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全部被浓硫酸吸收
X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全部被浓硫酸吸收

③如何判断X已完全分解?
连续两次加热、鼓气、冷却、称量甲装置的质量,
连续两次加热、鼓气、冷却、称量甲装置的质量,
质量差不超过0.1g
质量差不超过0.1g

④更精确的测定得出如下数据:X受热后完全分解,固体由16.52g变为12.00g,装置乙增重1.44g.写出X的化学式
7CuCO3?8Cu(OH)2或Cu15(OH)16(CO37或15CuO?7CO2?8H2O
7CuCO3?8Cu(OH)2或Cu15(OH)16(CO37或15CuO?7CO2?8H2O

请写出X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CuCO3?8Cu(OH)2+30HCl=15CuCl2+7CO2↑+23H2O
7CuCO3?8Cu(OH)2+30HCl=15CuCl2+7CO2↑+23H2O

(4)L是由3种元素构成的分子,能与I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物质M,其中M能使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L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X是一种盐,H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就已掌握冶炼技术的金属单质,F、P、J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I、E、G都是工业上重要的碱性物质,P和J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I。它们有右图所示的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3)某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测定某些装置中试剂的质量变化,进一步探究X中各元素的质量关系。

    ① 为使数据准确,还需补充装置,请你在方框内绘出装置图并写出试剂名称;

② 向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装置中药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该药品未见明显变化,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如何判断X已完全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更精确的测定得出如下数据:X受热后完全分解,固体由16.52 g变为12.00 g,装置乙增重1.44 g。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X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L是由3种元素构成的分子,能与I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尿素

CO(NH22 和物质M,其中M能使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L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X是一种盐,H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就已掌握冶炼技术的金属单质,F、P、J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I、E、G都是工业上重要的碱性物质,P和J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I。它们有右图所示的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测定某些装置中试剂的质量变化,进一步探究X中各元素的质量关系。
① 为使数据准确,还需补充装置,请你在方框内绘出装置图并写出试剂名称;
② 向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装置中药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该药品未见明显变化,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如何判断X已完全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更精确的测定得出如下数据:X受热后完全分解,固体由16.52 g变为12.00 g,装置乙增重1.44 g。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X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L是由3种元素构成的分子,能与I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尿素
CO(NH22 和物质M,其中M能使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L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X是一种盐,H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就已掌握冶炼技术的金属单质,F、P、J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I、E、G都是工业上重要的碱性物质,P和J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I。它们有右图所示的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3)某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测定某些装置中试剂的质量变化,进一步探究X中各元素的质量关系。

    ① 为使数据准确,还需补充装置,请你在方框内绘出装置图并写出试剂名称;

② 向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装置中药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该药品未见明显变化,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如何判断X已完全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更精确的测定得出如下数据:X受热后完全分解,固体由16.52 g变为12.00 g,装置乙增重1.44 g。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X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L是由3种元素构成的分子,能与I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尿素

CO(NH22 和物质M,其中M能使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L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X是一种盐,H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就已掌握冶炼技术的金属单质,F、P、J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I、E、G都是工业上重要的碱性物质,P和J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I.它们有如下的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
②______;
(3)某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测定某些装置中试剂的质量变化,进一步探究X中各元素的质量关系.
①为使数据准确,还需补充装置,请你在方框内绘出装置图并写出试剂名称;
②向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丙装置中药品的名称为______,实验时,该药品未见明显变化,证明______;
③如何判断X已完全分解?______;______.
④更精确的测定得出如下数据:X受热后完全分解,固体由16.52g变为12.00g,装置乙增重1.44g.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
请写出X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L是由3种元素构成的分子,能与I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物质M,其中M能使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L的电子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