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2003年秋季高考全国卷第6题 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解题思路]初看四个选项就能发现其中有歧义的.题干中所指的语意明确实际上即指没有歧义.A句有歧义.“禁止取缔 既可理解为“禁止和取缔某事 .也可理解为“禁止做某事 .C句也有歧义. “看不上 既可理解为“看不起 .也可理解为“看不着 .D句中“警方表示愤慨的对象 .一种可以是报案者.一种也可以是是围观者,或者说愤慨的原因.一种是因为“报案人说了些不实的话 .一种是因为“围观者坐视不管 .因而也有歧义.而B项.尽管其中“无一不是 是双重否定形式.但语意还是很明确的. [正确答案]B [评点与探究]此题考查语意明确.避免歧义.避免歧义的考查曾经是高考的热点.在间隔几年又重新回到试题中.应该让我们留意.但与以前试题相比.此题颇有创新之处.在语言材料的挑选上.命题者别具匠心地用了新闻标题的形式来考查歧义现象.使试题洋溢着生活气息.而且此题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它针对了当今不少报刊杂志等在语言表达上经常出现漏洞的问题.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直接从语感的角度进行判断.对于试题相对简单的.语感判断法应该是比较有效的.也可以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判断.解答的关键是要明确歧义产生的原因.有时还要采取消除歧义的对策.A句的歧义是由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即“禁止和取缔 有两种语义关系:一种是动宾关系.即“禁止做某事 ,另一种是并列关系.即“禁止和取缔某事 .C句的歧义是由多义造成的.“看不上 可以有两种理解.D句的歧义是由成分指向不同造成的.即肯定都是“警方表示愤慨 .但愤慨的对象.一种是报案者.一种是围观者. [案例2]关于我国书信的习惯和格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封书信一般应有“称呼 “正文 “祝语 “署名 “日期 等部分. B.给老师写信.“称呼 部分如果连名带姓写上.就显得不够恭敬. C.书信的“祝语 部分.如写“此致敬礼 .应将“此致 退后两个字的位置.“敬礼 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D.书信的“署名 部分.写信人应该连名带姓都写上.否则就显得不够恭敬. [解题思路]此题重点考查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署名 要看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若一般关系.最好姓名都写上,若为亲密关系血缘关系.写上倒有疏远之嫌.由此.答案不难判定. [正确答案]D [评点与探究]得体地运用语言.有时就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从此题稍作引申.在训练时我们应该还要能把握住一些书信或传统用语中常用谦词.敬词等副词的使用对象和场合. [案例3]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甲:用于新闻报道 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 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④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丙:用于会议讲话 ⑤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幼稚病.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于绝境. ⑥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得体.重点是要根据语境恰当选择句式和措辞..句①修饰语太长.不太符合习惯.宜分成几个短句,句④比句③更口语化.当然更为小学生所理解,句⑤的短句更容易让听众理解.由此答案就可以确定了. [正确答案]C [评点与探究]这是一个新的题型.考查对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语言得体.语境是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甲.乙.丙就是三个语境限制条件.面对传媒的众多读者.句①一个中心词带含6项内容的长定语.这种句式读来费力.不如句②改为几个说明性分句.使全句的节奏显得比较舒缓.句③.句④是选择的难点.也是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这里应考虑面对很少和文言文打交道的小学生.句③中用了一些文言味较重的词语.就不如句④改为口语化.形象化的表述更合适.丙引自和.既然语境条件限制为口语表达.接受者要依靠耳听心记.在这样的情况下.句⑤的口语化短句就比句⑥的书面语长句用得得体.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