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学们为探究Na2SO3和SO2有关性质进了相关的实验(已知:H2S是一种酸性气体,且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1)取一定量没有变质纯净的Na2SO3?7H2O晶体,经600℃以上的强热至恒重,通过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恰好等于无水亚硫酸钠质量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同样与亚硫酸钠组成符合.但将加热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亚硫酸钠溶液的期望值.经过仔细思考,同学们提出了对这种反常现象的合理解析.
①你对这结论的解释是(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②请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验证以上的解释.(只要求写出实验设计的原理和判断结论,不要求具体的实验操作)
 

(2)为探究SO2与氯化钡溶液能否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甲、乙两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关闭装置A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精英家教网
①写出构成装置A的玻璃仪器的名称
 

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生成C中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④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请你提出合理的解释(只要求讲出一种情况)
 
.为证实你自己的观点,只要在原实验基础上,再多进行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⑤通过本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停止,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中的同学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实验中若有m g铜参加了反应,则有
m
64
m
64
mol硫酸被
还原
还原
(填“氧化”或“还原”),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
32
m
32
mol.
②下列试剂中,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
D
D
(填写字母编号).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钠溶液
③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的原因是
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3)为了测定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已称量过的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停止后再次称量,两次质量差即是吸收的二氧化硫.
方案二: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即是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方案三:当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结束后,在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法测得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  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实际上,以上方案一、二均不可取,请你说出原因?
方案一
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干燥管中的质量差不仅仅是SO2的质量(或烧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
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干燥管中的质量差不仅仅是SO2的质量(或烧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

方案二
沉淀的质量一部分是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而产生的
沉淀的质量一部分是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而产生的

方案三:写出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2mL)
V
22.4×0.012
mol/L
V
22.4×0.012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工业上用固体硫酸亚铁制取颜料铁红(Fe2O3),反应原理是:2FeSO4
  △  
.
 
 Fe2O3+SO2↑+SO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该反应所产生的气态物质,然后用装置中A瓶内的混合物来测定已分解的FeSO4的质量.
(SO2沸点为-10.02℃)请回答相关问题:

(1)A瓶所盛试剂的作用是
检验并吸收SO3
检验并吸收SO3
;B瓶所盛的试剂是
品红试液
品红试液
;C瓶所盛试剂的作用是
吸收SO2
吸收SO2

(2)A瓶要用冷水冷却的原因是
SO3与H2O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SO3与H2O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3)将此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A瓶BaCl2溶液中,则
B、D
B、D
;(填编号)
A.析出BaSO3沉淀       B.析出BaSO4沉淀       C.逸出SO3气体        D.逸出SO2气体
理由是
SO2、SO3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发生反应SO3+H2O=H2SO4,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SO2的溶解度减少而逸出SO2气体,又由H2SO4与BaCl2反应析出BaSO4沉淀,在酸性溶液中不可能产生BaSO3沉淀
SO2、SO3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发生反应SO3+H2O=H2SO4,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SO2的溶解度减少而逸出SO2气体,又由H2SO4与BaCl2反应析出BaSO4沉淀,在酸性溶液中不可能产生BaSO3沉淀

(4)反应后若用A瓶内的混合物来测定已分解的FeSO4的质量,其实验操作的第一步是(简述操作步骤)
A瓶中滴入BaCl2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
A瓶中滴入BaCl2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天津)Ⅰ.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仪器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不必画出)

Ⅱ.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品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收集产品.
(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Fe+H2SO4=FeSO4+H2

(2)硫酸溶液过稀会导致
反应速率慢  不利于晶体析出
反应速率慢  不利于晶体析出

(3)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容易控制温度
容易控制温度

(4)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Fe+2Fe3+═3Fe2+
Fe+2Fe3+═3Fe2+

(5)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减小FeSO4的损失
减小FeSO4的损失
.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
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2+氧化为Fe3+
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2+氧化为Fe3+

(6)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浅绿色晶体析出
有浅绿色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静安区二模)利用化工厂生产硼砂的废渣--硼镁泥可制取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硼镁泥的主要成分是MgCO3,还含有其它杂质(MgO、SiO2、Fe2O3、FeO、CaO、Al2O3、MnO等).
表1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Mn(OH)2 Mg(OH)2
pH值 5.2 3.2 9.7 10.4 11.2
表2  两种盐的溶解度(g/100g水)
温度/℃ 10 30 40 50 60
CaSO4 0.19 0.21 0.21 0.20 0.19
MgSO4?7H2O 30.9 35.5 40.8 45.6 /
硼镁泥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根据以上流程图并参考pH数据和溶解度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硼镁泥加入浓硫酸时,FeO发生的变化是
bc
bc
(选填序号).
a.被钝化          b.被氧化        c.被溶解
(2)往过滤Ⅰ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硼镁泥,调节溶液的pH=5~6,再加入NaClO溶液可将溶液中的Mn2+氧化成MnO2,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Mn2++ClO-+H2O═MnO2↓+2H++Cl-
Mn2++ClO-+H2O═MnO2↓+2H++Cl-
.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促进Al3+、Fe3+水解
促进Al3+、Fe3+水解

(3)沉淀B中除MnO2外还含有
Fe(OH)3、Al(OH)3
Fe(OH)3、Al(OH)3
(填化学式)等物质.
(4)沉淀C的化学式是
CaSO4?2H2O或CaSO4
CaSO4?2H2O或CaSO4
;产生沉淀C的操作需趁热进行的原因是
以防MgSO4在温度低时结晶析出
以防MgSO4在温度低时结晶析出
;洗涤沉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玻璃棒
漏斗、玻璃棒
;若用乙醇代替水作洗涤剂洗涤沉淀C,原因是
降低CaSO4?2H2O的溶解度(或减少CaSO4?2H2O的溶解)
降低CaSO4?2H2O的溶解度(或减少CaSO4?2H2O的溶解)

(5)过滤出MgSO4?7H2O晶体的滤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
Mg2+、Na+
Mg2+、Na+
,生产中对该滤液的处理方法是
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
;检验滤液是否含有SO42-操作是
取滤液1~2mL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SO42-
取滤液1~2mL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