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典例精析]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

  “湿地”是指处于水陆过渡地带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还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湿地大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位居亚洲之首,世界第四。

(1)我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保护区有7个,其中包括我国第一大淡水湖:________省的________湖、青海省保护鸟类的________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2)污染是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污染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及交通运输,湿地污染带来供水能力下降,水质________,生物________下降和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

(3)为保护湿地,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

[  ]

A.围湖造田,种植农作物

B.治理污水,防止污染

C.退耕还湖,发展水产养殖

D.禁用农药、化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近年来北极地区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地区,迄今为止北极地区周围的陆地包括岛屿已被北冰洋沿岸各国分占完毕。阅读图文资料,分析有关问题。
材料一:2011年的一天,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一个会议厅里,中国科学家讲述的一幅以北极上空为视角的新世界地图格外引人注目,在这幅地图中北冰洋成了中心,若干国家围绕着北冰洋隔海相望,北冰洋成了“地中海”。
材料二:2011年,俄罗斯不断表示要将北冰洋地区的资源开发与海上运输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普京在俄罗斯北部《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区域会议》上宣称,北冰洋港口摩尔曼斯克将发展成为俄罗斯北方海路的重要基地,该海路的开通将对全球传统海上运输线形成挑战。俄罗斯交通部声称,其北方海路的运输量将会从2010年的8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400万吨。
材料三:2011年10月,俄罗斯宣布将在北极建一座可容纳5000人居住,具有人工气候和完整生命支持系统的现代化冰城“乌姆卡”。
1.中国黄河站位于北京的_________方向,当黄河站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应是___________,如果科考队员在考察地竖一面国旗,国旗飘动的方位可能是______。
2.北冰洋沿岸的国家C是___________,C国目前广泛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C国该能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城“乌姆卡”建设面临的自然环境方面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港口摩尔曼斯克的经济价值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摩尔曼斯克经北冰洋航线到达亚洲要经过的海峡是___________,北冰洋航线开通的重要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本冰雪覆盖的北冰洋成了“地中海”,所反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2010年10月俄罗斯商船曾在没有破冰船护卫的情况下经北冰洋航线到达上海,正是得益于这一环境问题,但该问题带来的危害更大,请你列举其产生的危害性影响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3例)。为了遏制该环境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2.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省区都靠海。

3.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都是不利的,对调入区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4.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荒漠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5.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是减少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

6.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内容包括防洪、发电和航运三个方面。

7.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主要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形成的。

8.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拓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是解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的主要措施。

9.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不同。

10.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小题1】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小题2】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省区都靠海。
【小题3】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都是不利的,对调入区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小题4】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荒漠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小题5】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是减少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
【小题6】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内容包括防洪、发电和航运三个方面。
【小题7】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主要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形成的。
【小题8】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拓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是解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的主要措施。
【小题9】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不同。
【小题10】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它们是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北部、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太原周围及沈阳一带。古人对“天府”的评价标准是气候环境好,宜居,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灾害少,旱涝保收;少发战争,经济持续稳定,有成为政治中心的条件。

材料二  2008年第1期《中国国家地理》提出“新天府”这一名词。“新天府”的评价标准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居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感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貌上相对独立统一的区域。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上的“天府”到“新天府”评价标准的变化反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新旧“天府”各自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什么?

(2)图中A处表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      。图示区域被列为“新天府”的首选地区,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3)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是历史上的“天府”之地,但并不在31个“新天府”的侯选地之列,故与“新天府”无缘。从人口、城市分布、经济规模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明会要》卷五十载: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

(《四川道志》)

四川省的总人口在1958-1961年间连续4年负增长,净减人口达6218349人,相当于该省1960年人口的93.94%。而从1950年到1957年,四川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68万人。

(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4)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初和1958-1961年,是四川人口急剧减少的两个时期,这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

(5)抗战初期,川军英勇作战,配合友军取得了正面战场上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请写出此次战役的名称和最高指挥官的姓名。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西南地区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五   《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圈点新天府”活动,是一次旗帜鲜明的生态选美,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和谐相处,呼吁发展的适度与可持续,呼吁健康的生活方式。

(7)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依据。

(8)工业反哺农业是促进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哪些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