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升高100米.增加4.5%气温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图表反映了地貌中最主要的要素——海拔高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图甲是“农作物在不同纬度种植主高度上限示意图”,图乙是“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随高度变化情况

日照

每升高100米,增加4.5%

气温

每升高100米,下降0.5—0.6℃

积温

每升高100米,减少100—200℃

(1)从“气温、日照、积温随高度变化表”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三种指标参数随高度发生变化,请说明它们的变化规律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我国水稻的种植纬度最高可达      度左右,玉米的种植纬度最高可达      度左右。图中几种农作物中,种植纬度范围最小的是        同一种农作物生长的上限在不同纬度有何分布规律            

(3)比较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坡,哪一坡的自然带种类复杂,为什么?

(4)根据图甲解释为什么各种农作物有一定的分布上限和一定的分布地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从2006年开始,每年冬季黑龙江气象台都会加设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表示气象条件不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二级表示不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三级表示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四级表示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五级表示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在逆温现象影响下,早晚空气能见度低,且质量差,不但影响车辆交通状况,而且如果居民燃煤取暖,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材料2:部分逆温类型及其成因比较

类型

逆温成因

辐射

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辐射逆温一般日出前达到最厚,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了。

平流

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地形

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1)在几种逆温现象中,明显受地形因素影响的是            逆温。

(2)下图a--e表示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其中表示日出前逆温层情况的是     

(3)在农、林业生产中,在用熏烟的办法防御霜冻时,常选择在傍晚进行,这样释放出的烟雾不会向高空扩散而弥漫在贴近地面的气层中,保温效果好。借鉴的是        逆温的原理。

(4)黑龙江省冬季出现的逆温主要以           逆温为主。

(5)黑龙江冬季为什么要加设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从2006年开始,每年冬季黑龙江气象台都会加设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表示气象条件不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二级表示不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三级表示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四级表示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五级表示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在逆温现象影响下,早晚空气能见度低,且质量差,不但影响车辆交通状况,而且如果居民燃煤取暖,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材料2:部分逆温类型及其成因比较

类型

逆温成因

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辐射逆温一般日出前达到最厚,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了。

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1)在几种逆温现象中,明显受地形因素影响的是            逆温。

(2)下图a--e表示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其中表示日出前逆温层情况的是     

(3)在农、林业生产中,在用熏烟的办法防御霜冻时,常选择在傍晚进行,这样释放出的烟雾不会向高空扩散而弥漫在贴近地面的气层中,保温效果好。借鉴的是        逆温的原理。

(4)黑龙江省冬季出现的逆温主要以           逆温为主。

(5)黑龙江冬季为什么要加设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从2006年开始,每年冬季黑龙江气象台都会加设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表示气象条件不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二级表示不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三级表示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四级表示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五级表示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在逆温现象影响下,早晚空气能见度低,且质量差,不但影响车辆交通状况,而且如果居民燃煤取暖,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材料2:部分逆温类型及其成因比较

类型

逆温成因

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辐射逆温一般日出前达到最厚,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了。

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1)在几种逆温现象中,明显受地形因素影响的是            逆温。

   (2)下图a--e表示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其中表示日出前逆温层情况的是     

   (3)在农、林业生产中,在用熏烟的办法防御霜冻时,常选择在傍晚进行,这样释放出的烟雾不会向高空扩散而弥漫在贴近地面的气层中,保温效果好。借鉴的是________       逆温的原理。

   (4)黑龙江省冬季出现的逆温主要以           逆温为主。

   (5)黑龙江冬季为什么要加设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从2006年开始,每年冬季黑龙江气象台都会加设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表示气象条件不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二级表示不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三级表示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四级表示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五级表示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在逆温现象影响下,早晚空气能见度低,且质量差,不但影响车辆交通状况,而且如果居民燃煤取暖,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材料2:部分逆温类型及其成因比较

(1)在几种逆温现象中,明显受地形因素影响的是________地形________逆温。

(2)下图a-e表示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其中表示日出前逆温层情况的是________c________

(3)在农、林业生产中,在用熏烟的办法防御霜冻时,常选择在傍晚进行,这样释放出的烟雾不会向高空扩散而弥漫在贴近地面的气层中,保温效果好。借鉴的是_______辐射_______逆温的原理。

(4)黑龙江省冬季出现的逆温主要以________辐射________逆温为主。

(5)黑龙江冬季为什么要加设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70分)

DCDAC   AABDC   CBDCC  BDCCD    BC  BC  AD  AB  CD  CD  BD  AC  BC  B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80分)

 

31.(12分)(1)9℃(1分)

B地降水少  因为处在西南风的背风坡

(4分)

   (3)纵坐标数值1分;

整体轮廓1分;

五个拐点2分。

   (4)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冬季

大、夏季小;河流无结冰期;落差大、水

流急。(3分)

 

32.(16分)(1)大河的中下游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4分)   (2)热带沙漠气候 (1分) 受大陆气团影响,地形平坦,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小,植被破坏严重(2分) (3)耶路撒冷(1分)(4)  传统  新兴(2分)宇航  电子(2分) (5)罗马尼亚(1分)   对内保护性,对外竞争性;维护区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分)

 

33.(18分)(1)变化规律:日照随高度升高增加   气温、积温随高度升高下降(2分)

原因:随高度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且同一座山随高度升高,白昼变长日照随高度升高增加  (2分)随高度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少,保温作用减弱,气温、积温随高度升高下降  (2分)

(2)46°   50°   双季稻    纬度越高,农作物分布的上限越低  (4分)

(3)南坡自然带种类复杂 (1分)   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差异大;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2分)

(4)各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当海拔上升,气候、水等资源的数值低于某一极限时,某些农作物就不能生长。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形成各自的农作物分布。(4分)

 

 

34.(18分)(1)(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角度来分析)长江流域面积广;。地处湿润气候,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6分)   (2)植被覆盖率较高(2分)      (3)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4分)(4)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库淤积,降低水库防洪标准(4分  答出其中2点得4分 )整体性(2分)

 

35.(16分)(1)东部季风区     西部地带(4分)

   (2)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同理,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稠密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要大得多。(6分。只要从两地差异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土地龟裂、盐渍化等(3分)

   (4)地震、滑坡、泥石流、暴雨、洪涝、水土流失等(3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