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① .② .③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B “星宿”xiù .C“便宜”biànyí.D荏rěn苒   妊rèn娠   稔rěn如指掌)

2.C(A“定婚”应为“订婚”“臭哄哄”应为“臭烘烘”。B“缨珞”应为“缨络”或“璎珞”。“图象”应为“图像”。D“佶屈鳌牙”应为“佶屈聱牙”。)

3.D“悬壶济世”指行医,不用于企业家援助那些失学儿童。(A“不免”表示某种结果不可避免。“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对某种事物、行为的评价和对过分的情况的不以为然。皆合语境。B承受:接受、经受; 备受:经受得很多,比“承受” 的数量多且程度深。皆合语境。C匠心独运:独特地运用精巧的心思,一般用于文学、艺术方面的独特构思,此处是建筑艺术构思,故适用。) 

4.C ( A定中不配。句中无“财产”损失。B 复句关联词错。据句子逻辑关系,“虽然”应为“不仅”,“却”删去。 D句式杂糅,去掉“造成” 或“诱发”。)

二、(9分,每小题3分)

5.B(流行于“市井平民”错。当时大行于“王公朝士”,而后三种茶宴皆流行于上层社会)

6.D (“流行于全世界”错。文中“风靡天下”指流行全日本。“以茶干政”错。千利休未干政,只是“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注意“莫须有”三字。)

7.A (爱茶,“闲和宁静”的生活方式、环境气氛可能影响其性格,并无使他的性格软弱的必然性。“更”,言此前已软弱,属主观臆测。)

三、(9分,每小题3分)

8.B 报仇

9.B  (A因为B 用C来 D凭)

10.C  ( “众人养活他的”,理解错误)

四(共23分)

11.(9分)

①所以士人才会竭力尽智,用直言相谏,而不避祸患。豫让、公孙弘就是这样的。(“争”,进谏1分;“辞”,避免1分;“是”,这样1分)

②我寒冷的时候他却不给我衣服穿,我饥饿的时候他也不给我食物吃。(“衣”“食”作动词1分;“不我衣”“不我食”宾语前置1分;全句翻译通顺1分)

③我同孟尝君很友好,希望您一定小心地向孟尝君表明我的心意。(“善”作动词,与……友好1分,“谕”表明1分;补充出“向孟尝君”1分)

 

12.(1)运用了拟人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赋西风以人格。(2分)

(2)表达了诗人焦灼地盼望西风早早回去的悯农心情。“尝闻”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关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3分)

(3)“如鹤”描绘了白发的形象,“鹤立”的姿态给人持久、执着的感觉,写出了农人的迫切心情;其次,“麦地”的背景,交代了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高处”暗示了农人的急切心情,显得非常形象。(4分)

13.(6分。一句1分)

(1)师不必贤于弟子  (2)便胜却人间无数   又岂在朝朝暮暮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白沙在涅

五(22分)

14.(4分)贝多芬:雍容华贵,理性

莫扎特:青春,有活力

马勒:神奇,陌生

柴可夫斯基:催人泪下,使人充满爱意

15.(6分)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柴科夫斯基的才华、作品中的感情以及作品旋律的逐次叙述。

内容上:阐述了柴科夫斯基之所以容易接受,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原因。

16.(6分)(1)音乐使软弱的人在人生的苦痛中感到骄傲,安慰,怡然。(2)上苍让柴科夫斯基用音乐的形式,把懂得珍惜、更加感激和平安这样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人类。

17.(6分) 内容上:⑴和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点相一致⑵生动形象且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

形式上:⑴运用了比喻、双关的手法⑵串联起文章内容,起到组织材料的作用。

(内容3分,如只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点全答出得3分;形式3分,比喻、双关要结合具体内容,否则修辞这个点只能得1分)

六、(15分)

18.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5分)

19.(1)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反之,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或者:精力集中,全心全力地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能干得出色,如果战线拉得太长,摊子铺得太大,将一事无成。)(3分)

(2)事情要大家一块干,钱要大家一起挣,才能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太贪心,什么钱都想自己挣,到头来反倒两手空空。(3分)

20.出版      形态     转变       法则(4分)

 

七、作文(参考06年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虽然天下比不上人的生命宝贵,然而士人愿为别人而献身。为他人而献身的人,是这样的可贵啊,但不被他人了解,用什么方法使他们彼此融洽呢?贤君定要了解士人,士人因此才会竭力尽智,用直言相谏,而不避祸患。豫让、公孙弘就是这样的。在那时,智伯、孟尝君能了解他们。世上的君主,得到方圆百里的土地就高兴,四方的人都来庆贺,但他们得到了士人,却不因此高兴,不知道互相庆贺,这是不知道孰轻孰重啊。

商汤、周武,是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君,然而士人都归附于他。夏桀、商纣,是大国天子,然而士人都离他而去。孔子、墨子,都是平民百姓;万辆战车的国君、千辆战车的君王,不能同他们争士人。由此可以看出,尊贵、富有、力量强大不足以招来士人,君王一定要自己知道这个道理然后才可以招徕士人。

豫让的朋友对豫让说:“你的行为是多么让人迷惑啊,你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诸侯灭掉他们后,然而你并不为他报仇;轮到智氏,你却要为他报仇,什么原因?” 豫让说:“我将告诉你其中的缘故。范氏、中行氏,我寒冷的时候他却不给我衣服穿,我饥饿的时候他也不给我食物吃。而且当时让我与众人一起供养。(他们)像对待一般人一样畜养我,我也就像一般人样侍奉他。到了智氏那里却不是这样,要出去就把车给我乘,在家里就丰厚地供养我,广众之下,一定要对我施加礼遇,这是对待国士一样的礼遇来畜养我,我也要想国士一样侍奉他。” 豫让,确实是个国士啊,而且还有把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想法,又何况是对于中等的人呢?

    孟尝君倡导合纵,公孙弘对孟尝君说:“您不如派人去秦国观察秦王,如果秦王是个能称帝的君王,您也许要成为他的臣子都还不可能,哪里顾得上用合纵策略和他对抗呢?如果秦王是个平庸的君主,您用合纵策略跟他对抗也还不迟。”孟尝君说:“好,我就请您去一趟吧。”公孙弘答应了,他带着十辆车子到了秦国,秦昭王听说后,准备用话来羞辱他,以观察公孙弘的反应。公孙弘拜见了秦昭王,昭王说:“孟尝君的薛地有多大呀?”公孙弘说:“百里。”昭王笑着说:“我的国家,土地纵横几千里,还不敢凭此与人作对。如今孟尝君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就要凭这与我作对,能行吗?”公孙弘回答说:“孟尝君喜好士人,您不喜好士人。”昭王说:“孟尝君怎样喜好士人呢?”公孙弘回答说:“坚持做人的准则,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为友,得意时不愧做人君,不得意时不肯做人臣,像这样的人有三个。善于治理天下,可以做管仲、商鞅的老师,其主张如果能被采纳奉行,能使君主称王称霸,像这样的人有五个。拥有万辆战车的雄君,侮辱了这使者,使者退而自杀,也定能血溅王衣,就像我这样的人有七个。”昭王笑着道歉说:“客人何必这样呢?我同孟尝君很友好,希望您一定小心地向孟尝君表明我的心意。”公孙弘答应了。公孙弘可说是不可侮辱的人了。秦昭王,是大国的君王,孟尝君,是只有千辆战车的诸侯,公孙弘树立千乘之国的威严而使大国不可辱,可称得上是个士人。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