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为测定某气态烃A的分子式.取一定量A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氧气点燃.测得生成物为CO2.CO和水蒸气.学生甲.乙分别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1)由方案 可求出A的最简式. (2)A的最简式为 (最简式:烃中碳氢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 (3)由A的最简式能否确定A的分子式 选做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写出下列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⑴当0.2mol烃A在O2中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各1.2mol,催化加氢后生成2,2-二甲基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                

⑵某炔烃和H2充分加成后生成2,5-二甲基己烷,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⑶分子式为C6H12的某烯烃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⑷某烃1mol与2molHCl完全加成,生成的氯代烷最多还可以与4molCl2发生光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ks5u

⑸两种化合物A和B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经测定其分子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为88.9%。已知: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l :3;A在常温下为气态,B为芳香烃;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中每个碳原子上均连有一个溴原子;B与溴单质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不能发生溴代反应。试推断A和B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写出下列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⑴当0.2mol烃A在O2中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各1.2mol,催化加氢后生成2,2-二甲基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                

⑵某炔烃和H2充分加成后生成2,5-二甲基己烷,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⑶分子式为C6H12的某烯烃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⑷某烃1mol与2molHCl完全加成,生成的氯代烷最多还可以与4molCl2发生光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ks5u

⑸两种化合物A和B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经测定其分子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为88.9%。已知: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l :3;A在常温下为气态,B为芳香烃;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中每个碳原子上均连有一个溴原子;B与溴单质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不能发生溴代反应。试推断A和B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混合气体由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

   对密度为13,在标准状况下,将56.0L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溴水质量增重35.0g,则

   烷烃结构式为   ______  。混合气体中烷和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某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为进一步测定A的化学式,现取6.2 g A完全燃烧,

   得到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将产物先后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5.4 g和

   8.8 g (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该有机物的实验式是_____   ,分子式是____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混合气体由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在标准状况下,将56.0L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溴水质量增重35.0g,则烷烃结构式为  ______ 。混合气体中烷和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某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为进一步测定A的化学式,现取6.2 g A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将产物先后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5.4 g和8.8 g (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该有机物的实验式是_____  ,分子式是____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混合气体由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在标准状况下,将56.0L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溴水质量增重35.0g,则烷烃结构式为  ______ 。混合气体中烷和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某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为进一步测定A的化学式,现取6.2 g A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将产物先后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5.4 g和8.8 g (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该有机物的实验式是_____  ,分子式是____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