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 清除武人专权和割嚣势力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从“兵 .“权 .“钱 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第一.收精兵.通过“杯酒释兵权 .夺回大将掌握的兵权.又将禁军分别划归互不统属的几个机构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这样就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第二.文官掌握地方行政权.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不得由武臣掌握.以免拥兵作乱.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第二.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 宋初通过上述各种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然而.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冗官 .“冗兵 .“冗费 的国家财政危机. (2)削弱宰相权力 宋初还削弱或剥夺了宰相的权力.设置“中书门下 .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财政则归三司.三司的长官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宰相仅有行政权.这样.就把过去“事无不统 的相权一分为三. 2北宋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1)“三冗 与积贫积弱的局面 [选修1]北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赍的所谓“三冗 问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是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官 的弊端.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敷量.军费开支庞大.造成“冗兵 问题,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策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国家财政八不敷出.导致积贫局面. 北宋吸取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2).庆历新政 [选修1]宋仁宗庆历三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废历新政 .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3王安石变法 (1)王安百早年的经历和变法思想 [选修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志愿.不做庸碌无为的书生.而要学以致用.为时代和社会填负起自己的责任. 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劝督乡民“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又将县府粮仓的存粮借贷给贫苦农民.秋收后还粮时.加少量利息.他对朝延得失和民间疾苦都比较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以后主持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安石把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意见写成一篇长迭万言的.进献给在位已30多年的仁宗皇帝.但并未被仁宗接受.直到宋神宗继位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的“三不足 精神推行新法.在改革过程中.王安石遭到了反时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2)王安石的理财措 [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在经济和理财方面.有以下主要措施. 青苗法.在夏秋两收前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拿出钱或粮食.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收成之后.连本带息归还钱粮.这个利息率要比当时高利贷的利息率低. 募役法.也叫免役法.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 .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水利工程.将许多荒地辟成良田. 此外还有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改革措施. 农田水利法颁行后.各地共兴修水利一万多处.受益的农田达36万多顷.青苗法和市易法都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利息.免役法使民户以钱代役.这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王安石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王安石整顿军队的措施 [选修1]为了改变宋军战斗力弱的局面.王安石推行了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几项旨在强兵的改革措施. 保甲法规定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习学武艺.接受训练..轮流派遣保丁巡逻维护地方治安. 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使“将不得专其兵 .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王安石推行将兵法.设“将 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住.每将置正将一人.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丰富的武官担任.专掌训练. (4)王安石培育人才和改革科举的措[选修1]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 其中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不考士子对经文的死记硬背.而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经义.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考时.务.策三道.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在学校教育方面.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不通过科举考试直接任官.新法还设立了律学和医学.健全了武学.培养能适应改革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5)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富国之法 意在抑制兼并.针对的是社套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因此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 新法固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以青苗法为倒.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 四 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