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1mol某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物全部通入浓硫酸中,浓硫酸增重9g,继续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50g.
求:(1)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若分子中只有两个甲基且属于不饱和烃,写出其结构简式
【解析】考查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判断。浓硫酸增重9g,说明生成物水是9g,物质的量是0.5mol。沉淀是碳酸钙,物质的量是0.5mol,则二氧化碳也是0.5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分子式为C5H10。若属于不饱和烃,则是烯烃,分子中只有两个甲基,所以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13分)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验如下:用I.00mL待测硫酸配制100mL稀H2S04溶液;以0.14mol/L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04 25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mL。
(1)该学生用标准o.14mol/L的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稀H2S04 25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1~2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用序号填写)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 。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 (填“偏小”“偏大”或“恰好合适”),原因是 。
(3)计算待测硫酸(稀释前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点)。
【解析】考查中和滴定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查漏,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最后用标准液润洗。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所以应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当反应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将变成红色。若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则相当于稀释了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导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大。根据题意可知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14mol/L×0.015L=0.0021mol,所以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00105mol,因此硫酸的浓度是,所以稀释前硫酸的浓度为0.042mol/L×100=4.2mol/L。
(13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部分元素(从左到右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部分涉及到的元素未给出元素符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小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在以上表格中所有元素里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中4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有 (填元素名称)。
(2)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分成4个区域,分别为s区、p区、d区、ds区,,则属于s区的元素有 种,属于d区的元素有 种。第二周期元素中除Ne外电负性由高到低的三种元素依次是 ,电离能由高到低的三种元素依次是 。
(3)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素 | Mn | Fe | |
电离能 ( kJ·mol-1) | I1 | 717 | 759 |
I2 | 1509 | 1561 | |
I3 | 3248 | 2957 |
回答下列问题:
Mn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 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根据构造原理可知4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是K、Cr和 Cu。
(2)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于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即s区包括第IA和ⅡA,共2列。p区包括第ⅢA到第 ⅦA以及0族,共6列。D区包括第3列到第10列,共8列。ds区包括第11和12列,共2列。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第一电离能也越大,非金属性是Cl>S>P,所以电负性是Cl>S>P。由于P原子的3p轨道属于半充满,属于第一电离能是Cl>P>S。
(3)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锰元素的电子排布,即1s22s22p63s23p63d54s2,Fe2+的电子排布图为1s22s22p63s23p63d6。由于Mn2+的3d轨道属于半充满,比较稳定,所以再失去1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就高。而Fe2+的3d轨道上有6个电子,Fe3+的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属于不充满比较稳定,因此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9分)实验室用H2O2分解反应制取氧气时,常加入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催化剂FeCl3的量对O2生成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方案(见下表),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进行反应。
实验编号 试剂 | A | B | C |
10% H2O2/mL | 20.0 | V1 | V2 |
2mol/L FeCl3/ mL | 0 | 5.0 | 10.0 |
H2O/ mL | V3 | V4 | 0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用右图装置来比较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快慢,当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及其他影响速率的条件确定之后,可以通过测 推(计)算反应速率。
(2)为实现实验目的,则V1= ,V2= ;
V3= ,V4= 。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 (填“实验编号”)
(4)已知Fe3+催化H2O2分解的机理可分两步反应进行,其中第一步反应为:2Fe3+ + H2O2 ==2Fe2++ O2↑+ 2H+,则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1)因为反应中生成氧气,所以可以通过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计算。
(2)为使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氧水的量应该相同,且最终溶液的体积要相同,所以V1=20.00ml,V2=20.00ml,V3=10.00ml,V4=5.00ml。
(3)C中催化剂的量最多,所以反应速率可能最快。
(4)因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是不能变的,所以在第二步中亚铁离子要重新生成铁离子,因此正确的反应式为2Fe2+ + H2O2 +2H+ == 2Fe3+ + 2H2O。
(12分)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ΔH
(1)已知,该反应在300℃,5MPa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ΔH 0,△S 0 (填“<,>或=”)。
(2)在300℃,5MPa条件下,将0.20mol的 CO与0.58mol H2的混合气体充入2L密闭容器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0~2min内,以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s-1。
②列式计算3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③300℃时,将0.50mol CO、1.00mol H2和1.00 mol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 。
A.向正方向移动 B.向逆方向移动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④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
A.压缩容器体积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0.20mol CO和0.58mol H2
(3)若其它条件不变,使反应在500℃下进行,在图中作出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的示意图。
【解析】(1)根据反应的特点可知△S小于0,因为反应在300℃,5MPa条件下能自发进行,所以根据△G=△H-T·△S可知反应是放热反应。
(2)①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2min时甲醇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是0.04mol,则消耗氢气是0.08mol,所以在0~2min
内,以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平衡时氢气的浓度是,CO的平衡浓度是
,所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③300℃时,将0.50mol CO、1.00mol H2和1.00 mol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25mol/L、0.50mol/L、、0.50mol/L,因为>4,所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④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选项B是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也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但物质但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平衡不移动。再充入0.20mol
CO和0.58mol H2,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答案是ABD。
(3)因为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速率会加快,所以图
像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