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送 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D.西气东输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0年7月8日,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线路全长1907公里,途经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八省市,据了解,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最大输送功率约占上海高峰负荷的三分之一,可节省原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0万吨。结合下图,完成以下2题。

12.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运

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D.西气东输

13.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

A.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

B.缓解我国长三角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

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 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2009年1月6日,中国第一条1 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图为目前我国已建和正在建设中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读图,完成14~15题。

14.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送      

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D.西气东输

15.有关该工程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的线路跨越九省一市,其中有6个省区隶属我国的中部经济地带 ②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 ③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④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 ⑤水火并济,调整了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 000千伏、

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

2009年1月6日,中国第一条1 000千伏特高

压输电线路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图为目前我

国已建和正在建设中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读图,

完成22~23题。

22.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送       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D.西气东输

23.有关该工程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的线路跨越九省一市,其中有6个省区隶属我国的中部经济地带 ②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 ③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④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⑤水火并济,调整了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2009年1月6日,中国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在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下图为目前我国已建和正在建设中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读图,完成

 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送

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D.西气东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 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2009年1月6日,中国第一条1 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下图为目前我国已建和正在建设中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读图,回答1~2题。
1.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     ]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送
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D.西气东输
2.有关该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的线路跨越九省一市,其中有6个省区属于我国的中部经济地带
②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
③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④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
⑤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
⑥水火并济,调整了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1.B    2.C    3.D    4.D    5.A    6.C    7.B    8.B    9.A    10.C

11.C   12.D   13.B   14.A   15.B   16.B   17.D   18.A   19.A   20.B

21.C   22.B   23.C   24.C   25.A   26.B   27.D   28.C   29.C   30.A

31.A   32.B   33.D   34.D   35.B

第Ⅱ卷(非选择题)

36.(36分)

   (1)北(西北)高,南(东南)低。(2分)山河相间,纵列分布。(2分)

       印度洋(或印度)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青藏高原不断上升所致。(2分)

   (2)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有色金属,钾盐等矿产资源;草场、珍奇动物等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答出其中任意两项即可)(4分)冰川融化;雪线上升;水量可能先多后少,气候逐渐变干;草场退化等。(答出其中任意两项即可)(4分)

   (3)河谷地区(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2分)高原上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地势平坦;灌溉水源充足。(答出其中三项即可)(6分)

   (4)青藏铁路(2分)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地区安全等。(答出其中任意两项即可)(4分)

   (5)城镇数量不断增加;(2分)人口规模不断加大;(2分)新设镇较原有镇的人口增长快;(2分)城镇空间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或城镇主要集中分布的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所在的地区)。(2分)

37.(32分)

   (1)巨大转折和变化指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主义受到冲击。(2分)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的君主制,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上: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4分)

   (2)挑战: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王朝统治,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民族危机。(4分)

       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4分)

       不同: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政治制度。日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2分)

   (3)原因:二战后,欧洲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国际地位下降;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4分)目的:发展经济,摆脱受美国控制的地位;在美苏争霸的形势下保障自身的安全;在国际舞台上产生更大的影响(4分)

   (4)变化:从向苏联“一边倒”,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变为与俄罗斯走合作之路、谋求共同利益及自身安全。(2分)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3分)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集合开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3分)

38.(33分)

   (1)(每点1分,共15分)

现象或问题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经济学依据

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大学生、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给吸纳就业人员企业政策扶持;扩大政府投资,吸纳劳动力

劳动是谋生手段;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水平、质量差距过大

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等

劳动者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其技能关系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完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公平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

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看病难、看病贵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安定的根本措施

   (2)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素质和生活水平;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改善民主提供物质基础。(每点2分,共6分)

   (3)面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着力改善民主的决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理;保增长是保民生的基础和前提,保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改善民生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加之选择,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和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三个重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开来。(每点3分,最高不超过12分)

39.(31分)

   (1)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注意新型民族关系;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自治区少数民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利用了本地区的优势,发展本地的经济、文化;同时,也是中央和发达地区大力支持的结果。(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10分)

   (2)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明朝:在西藏设卫所,任用藏族人担任各级管理,管理西藏事物。建立僧官制度。

       清朝:顺治、康熙册封五世达赖、五世班禅,确立中央册封宗教首领的制度。雍正时,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8分)

   (3)背景: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社会依然是封建农奴社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被平息;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5分)实质:废除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2分)

   (4)两地之间:地势起伏巨大,地质、地形差异大;相距较远。(2分)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环境和高原反应使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们较难适应。(2分)

   (5)C(2分)

40.(28分)

   (1)由南(低纬)向北(高纬)或随着纬度的增加,固体降水占年降水的百分比递增。(2分)纬度位置的差异。(2分)沿岸地区受来自大西洋上空温暖西风气流的影响十分显著。(2分)流经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增温作用十分明显。(2分)

   (2)不同点:欧洲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2分)欧洲四个国家有逆城市化现象出现或1995年以后,当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候,欧洲四个国家却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2分)

       相同点:1980~1995年,中国与欧洲四个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都呈上升趋势。(2分)

   (3)原因:改革开放推动工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5分)

   (4)①联系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城市化过程和粮食安全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不容忽视。

       ②事物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为了降低城市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要把提高农业综合要素生产率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有全局观念。城市化进程需要从整体着眼,合理规划,选择耕地资源损失最小化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每点3分,共9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