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1. 图像鉴别的“三看法 图像: 2. 两种分裂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曲线的区别及联系 特别提示: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作用 (1)线粒体: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 (2)核糖体:合成DNA复制所需要的酶以及染色体中的蛋白质. (3)中心体:在某些低等植物或动物细胞中.分裂的前期由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以牵引染色体移动. (4)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的形成必须有高尔基体参与.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中48小时,再用黑纸将叶片左侧上下两面夹住,然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不同部位取下①、②、③三个圆片,放在酒精溶液中隔水加热脱色,再放入清水中漂洗,取出后加碘液。请依据上述信息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必要条件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    (填写图1中的序号),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    (填写图1中的序号)。

(2)与图2中C点处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关的细胞器是           

(3)图2中B点处细胞内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请写出其中两个反应式                     

II.(1)在低倍镜及高倍镜下看到以下洋葱根尖细胞图,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主要观察下图    _______处的细胞。

              

A                                     B

               

C                                      D

(2)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有关实验。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清水、解离液、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B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上述实验中应选哪一组进行实验      ________

②利用其中正确的实验组设置测定某种植物叶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分别将八片相同的叶表皮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0分钟后,分别将每一叶片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约20个细胞的视野范围内,对呈现质壁分离的细胞进行计数,所得结果如下表:

蔗糖浓度(mol/dm3

质壁分离细胞的数目

视野范围内所检视的细胞总数

0.00

0

22

0.05

0

20

0.10

0

18

0.15

1

20

0.20

3

20

0.25

16

20

0.30

19

19

0.35

2l

21

利用上表右侧坐标,较准确地绘出一曲线图,以表示呈现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

③在上题所绘的曲线图中,试找出蔗糖溶液浓度为0.22mol/dm3时,呈现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取一个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受精卵,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三次有丝分裂,形成八个细胞,这八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最少可能是(  )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自然界中的高等植物,较容易形成多倍体,形成多倍体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植物的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受阻,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培育出了原来自然界没有的物种,如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等。

已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每次只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倍一次,之后秋水仙素失去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减数分裂是否有影响,请选用下面提供的材料和试剂进行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材料:

A1: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花粉未发育成熟)

A2: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花粉已发育成熟)

A3: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幼苗、生长着大量完整的幼根)

实验试剂:

B1:蒸馏水 B2: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3: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

实验结果检测:

C1:未发育成熟的花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C2:发育成熟的花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C3:根尖→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预测:根据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不同进行分类并统计,绘制坐标图(假定100%的花粉都发育成熟)

请将所选答案填入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自然界中的高等植物,较容易形成多倍体,特别是一些环境条件剧烈变化的地方,如帕米尔高原的高山植物,有65%的种类是多倍体。形成多倍体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植物的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受阻,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我国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培育出了原来自然界没有的物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等。

已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只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倍增一次,之后秋水仙素失去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减数分裂是否有影响,请选用下面提供的材料和试剂进行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1)材料:A1: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花粉未发育成熟)  

A2: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花粉已发育成熟)

A3: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幼苗、生长着大量完整的幼根)

(2)试剂:B1:蒸馏水  B2: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3: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

(3)实验结果检测:  

C1:未发育成熟的花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C2:发育成熟的花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C3:根尖→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4)实验结果预测:

根据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不同进行分类并统计,绘制坐标图(假定100%的花粉都发育成熟)

请将从上述(1)、(2)、(3)、(4)中选出的答案填入下表对应序号后:

组 号

实验组

对照组

所选材料

所选试剂

实验过程

用试剂处理材料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

所选实验结果检测

所选实验结果预测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并说明理由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⑨

理由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植物的进化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下图是普通小麦进化过程简图,如果将一粒小麦、山羊草及另一种山羊草(节节草)的染色体组分别用AA、BB和DD来表示。请问:

(1)

大约在一万年前,普通小麦的祖先“一粒小麦”和山羊草的原始野生种,通过属间杂交,得到杂交种(a),它的染色体组组成可用字母表达为________;其大多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

(2)

某些杂交种(a)通过________,成为异源多倍体,进化成二粒小麦,它的染色体可用字母表达为________。

(3)

由图可知,普通小麦的获得通过________次属间杂交,现在的普通小麦是________倍体,在普通小麦根尖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

(4)

由此可知,普通小麦根尖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与此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

[  ]

A.

7,14

B.

12,42

C.

21,84

D.

42,84

(5)

利用上述原理,我国农业科学家鲍文奎等利用普通小麦和黑麦(2n=14)培育出了八倍体小黑麦,小黑麦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染色体,它的优点是耐________和________,面粉白,蛋白质含量高,茎秆可做青饲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