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 (1)本文的导语交代了什么一件事?它包含了消息的哪些要素?它的作用是什么? 导语概括交代了甘地被刺的事件与影响.它包含了新闻的六要素:人物.地点.事件.经过(被一名印度极端分子行刺身死).结果(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孟买骚乱). 作用: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读者迅速及时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进一步读完全篇.是全文的纲.统领了全文. (2)作者如何安排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为何这样安排? 这篇新闻消息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 .也就是倒叙的方式. 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在2.3两段中补充交代了关于甘地被刺的时间.方式等主干信息.接下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甘地被刺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巨大影响.作者这样安排.是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并结合了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这符合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需要.也符合人们认知过程的特点. (3)这篇消息报道的是当年的一个重要政治事件.其真实性.客观性无庸置疑.同时.这篇消息是否具有倾向性呢.你是如何看出的? 这篇消息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主要从作者的部分用语中看出.比如“噩耗 .“悲痛欲绝 .“惊恐不安 .“`印度的伟大灵魂’ .“`你来晚了’ .“春风野火 .“忧伤 .“布满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 .“血迹斑斑 等等.虽然没有直接抒情或议论的语句.但从这些用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报道这一突发事件时那种震惊.惋惜的态度. (4)甘地被刺杀的原因是什么? 他主张印度教和穆斯林团结合作.提倡社会改良.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感化.到1942年.他相信独立是印度唯一的可能的出路.他与英国驻印度最后总督合作制定了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于1947年8月15日公布.但一些人不满他接受分治法案.拒绝他的非暴力哲学.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新德里被一年轻印度教徒枪杀. (5)怎么样理解“你来晚了 的含义? 甘地很早就将绝食付诸行动.走向死神的意愿在凶手行刺之前就有了.所以说“你来晚了 .他用这种绝食行动进行斗争的选择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亦即在此以前就已出现多次.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况且在宗教中就有生死轮回之说.死也不足为惧. (6)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是“巴普死了 呢? 玛妮不是站在血缘的立场说的.而是站在追求和平的公众立场说这句话的.按照印度的习俗.受人尊敬的人都被称为父亲.甘地是圣雄.公众都视其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另外.父亲又有一种“上帝 的意思. (7)同样是以人物为主的新闻.与这篇通讯相比.你觉得在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相结合这一点上体现了中西方新闻怎样的不同? 中西方新闻都具有客观性与倾向性结合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客观性与倾向性在中西方新闻中各自所占的比重不同.在中.客观性与倾向性紧密结合.全文蕴含着较大的思想意义与指导性.目的是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将邓小平讲话的精神发扬到建设事业中去.所以.这里价值取向与倾向性是很明显的.新闻在这里起到了主导舆论.弘扬思想的功能. 西方的新闻.以为例.也有倾向性.但不十分明显.它有时甚至融合在客观的叙述中难以辨认.以客观的叙述为主.对整件事的报道.如同现场直播.标题的设置也不带任何主观感情色彩.比较明显的例子是课文的第5.6自然段.尤其是叙述三颗子弹射进甘地体内过程的用语.冷静而客观.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得事件与历史在那一刻定格.作者没有做任何感情的表白.只是通过对人们潮水般涌向波拉宫等场面的渲染.让读者自己去感受这一事件.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新闻具有客观性更强的特点.从中也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新闻观.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