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区别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能说出燃烧与缓慢氧化这两种氧化反应的区别.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纯水清澈透明、不含杂质,而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为纯水和硬水,请你参与小雯同学对水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有多种.小雯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析出的是硬水.请您设计另一种方法,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结论
分别取样于两只烧杯中,各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
分别取样于两只烧杯中,各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
 
产生泡沫较多
无泡沫或产生泡沫较少
产生泡沫较多
无泡沫或产生泡沫较少
是纯水
是硬水
是纯水
是硬水
 
(2)小雯在做实验时,发现硬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了少量气体并得到一种难溶性的固体.
提出猜想:产生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难溶性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设计实验:
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中,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向这种难溶性的固体中滴入
稀盐酸
稀盐酸
,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则这种固体可能是碳酸钙;若这种固体是碳酸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思: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宜使用硬水,请举一例说明使用硬水能造成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22、化学课上,老师展示两瓶无标签的溶液,说:“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区别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讨论]
几分钟后,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案.
(1)我可以用二种不同的试剂来区别:
石蕊试液
碳酸钠溶液

(2)交流实验方案时,小江同学设计的“用二氧化碳气体做试剂”引起了一场争论.
正方观点:可以区别;
反方观点:无法区别.
我赞同
反方
(填“正方”或“反方”)的观点,其理由是
虽二氧化碳不与盐酸反应,但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时无明显现象,因此不能对二者进行区别(合理即可,也可以赞同正方)

[设计实验]
(3)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也可以从生成物的角度去探究,小涛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展开探究.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滴入
盐酸(或CaCl2溶液)
,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或有沉淀产生)

[反思与评价]
(4)通过探究,让我明白: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
密封
保存.
(5)通过探究,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要注意安全,让我知道它们都具有
很强的腐蚀
性.
(6)探究小结时,小扬同学还提出:“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我还能写出二氧化碳与另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房山区二模)课外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有关金属资料时,看到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于是产生疑问: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实验I 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
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
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
实验Ⅱ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小烧杯 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点燃 
.
 
2H2O
2H2+O2
 点燃 
.
 
2H2O
探究二: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部分碱盐的溶解性表
阳离子﹨阴离子 OH- CO32-
Na+
Mg2+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OH)2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 (OH)2和MgCO3的混合物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实验Ⅲ 称取22.6g实验Ⅰ中所得的白色不溶物,加入足量
稀盐酸(或稀硫酸)
稀盐酸(或稀硫酸)
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白色不溶物中
含有
碳酸镁
碳酸镁
将产生气体全部通入装置A和B中(如图所示).
实验后装置B增重8.8g 白色不溶物的
成分及质量分
别为
氢氧化镁5.8g、碳酸镁16.8g
氢氧化镁5.8g、碳酸镁16.8g
【实验反思】
(1)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出上述结论之后,认为对于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还有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该问题可能是
反应是否放出热量
反应是否放出热量

(2)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对于未知物成分的确定,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是
通过实验现象测定;通过质量测定
通过实验现象测定;通过质量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徐州一模)某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
 高温 
.
 
CaO+CO2
CaCO3
 高温 
.
 
CaO+CO2

(2)固体A和还原铁粉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两种干燥剂.
①可区分两种干燥剂的简单物理方法是
用磁铁吸引
用磁铁吸引

②气体D固态时的名称为
干冰
干冰

③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
漏斗
、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外溅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外溅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0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他们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记录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
稀盐酸
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流程,可以判定甲同学设计的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无论碳酸钠过量还是氢氧化钙过量,混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氢氧化钠配成溶液后,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无论碳酸钠过量还是氢氧化钙过量,混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氢氧化钠配成溶液后,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邗江区二模)油价的持续“高烧”,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的替代品.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BD
(填字母).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
C.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2)某同学对乙醇溶液是否呈现酸碱性产生了疑惑,请参与讨论:
[提出问题]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含有“氢氧根”,所以猜测它的水溶液应该显碱性.
[实验设计及操作1]取乙醇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为
紫(或不变色)
紫(或不变色)
色,则说明乙醇溶液不显碱性.为什么乙醇溶液不呈现碱性呢?
[解释与结论]通过乙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可知乙醇溶液几乎不导电.说明乙醇溶液中不含带电的离子,即不含
OH-
OH-
(写出离子符号),所以乙醇溶液不显碱性.
(3)请写出乙醇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
 点燃 
.
 
2CO2+3H2O
C2H5OH+3O2
 点燃 
.
 
2CO2+3H2O
编号
装置    
I.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量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上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和CO2,应将乙醇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
②③①
②③①
,正确连接后的装置仍存在不足,请指出其不足之处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II.装置②中A、B两瓶均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
A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A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B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写出装置①中所盛溶液名称是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
,其溶液的作用
证明③中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说明燃烧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证明③中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说明燃烧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III.与乙醇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还有甲醇(CH3OH)、丙醇(C3H7OH)、丁醇(C4H9OH)…等,这类物质称为醇类,则一个分子中含8个碳原子的醇的化学式为
C8H17OH
C8H17OH

(4)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   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计算得m=
2.8
2.8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C2H5OH+5O2
 点燃 
.
 
2CO2+6H2O+2CO
2C2H5OH+5O2
 点燃 
.
 
2CO2+6H2O+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