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答案: 当时. ,当时. 解析:(1)设小于经过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根据动能定理 ① 小球在最高点受到重力mg和轨道对它的作用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② 由①②得 ③ (2)设小球在第二个圆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为v2.由题意 ④ ⑤ 由④⑤得 ⑥ (3)要保证小球不脱离轨道.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I.轨道半径较小时.小球恰能通过第三个圆轨道.设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3.应满足 ⑦ ⑧ 由⑥⑦⑧得 II.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R3.根据动能定理 解得 为了保证圆轨道不重叠.R3最大值应满足 解得 R3=27.9m 综合I.II.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或 当时.小球最终焦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L′.则 当时.小球最终焦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L〞.则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如图1-1-4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0 s。试估算:

图1-1-4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1 m/s=0.10 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2m/s=0.30 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0.067 m/s2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Δt=0.6 m。

答案:(1)0.067 m/s2 (2)0.6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真空中有A、B两个点电荷,相距10cm,B的带电量是A的5倍。如果A电荷受到的静电力是10-4N,那么B电荷受到的静电力应是下列答案中的(    )

A.5×10-4N           B. 10-4N  

C.0.2×10-4N         D.0.1×10-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为m=2.0×10-11kg,电荷量g=1.0×10-5C的带负电粒子(重力忽略不计),从静止开始经U1=100V电压加速后,垂直于场强方向进入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匀强偏转电场。偏转电场的电压U2=100V,金属板长L=20cm,两极间距

(1)粒子进人偏转电场时的速度v0大小;
(2)粒子射出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θ;
(3)在匀强电场的右边有一个足够大的匀强磁场区域。若以粒子进入磁场的时刻为t=0,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如图b所示,图中以磁场垂直于纸面向内为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微粒进入偏转电场时初速度方向与磁场的交边界点)。求在时粒子的位置坐标(X、Y)。(答案可以用根式表示,如用小数,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相距10 cm,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9×10-4 N.当它们合在一起时,成为一个带电荷量为3×10-8 C的点电荷.问原来两电荷的带电荷量各为多少?”

某同学求解如下: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q1+q2=3×10-8 C=a①

根据库仑定律:q1q2=F=×9×10-4 C2=1×10-15 C2=b②

将②以q2=b/q1代入①式得:q12-aq1+b=0

解得q1=(a±)=(3×10-8±)C

根号中的数值小于0,经检查,运算无误.试指出求解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为m=2.0×10-11kg,电荷量g=1.0×10-5C的带负电粒子(重力忽略不计),从静止开始经U1=100V电压加速后,垂直于场强方向进入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匀强偏转电场。偏转电场的电压U2=100V,金属板长L=20cm,两极间距

(1)粒子进人偏转电场时的速度v0大小;

(2)粒子射出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θ;

(3)在匀强电场的右边有一个足够大的匀强磁场区域。若以粒子进入磁场的时刻为t=0,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如图b所示,图中以磁场垂直于纸面向内为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微粒进入偏转电场时初速度方向与磁场的交边界点)。求在时粒子的位置坐标(X、Y)。(答案可以用根式表示,如用小数,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