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 (1)原因: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 抗击外国侵略者.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严厉的镇压. (2)标志:1863年“京都政变 .次年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1863年秋天.幕府发动兵变.把长州藩的尊攘派驱逐出京都.很多支持尊王攘夷运动的公卿和长州大名毛利父子被免职.毛利父子原想同幕府妥协.但遭到幕府拒绝.遭到拒绝的毛利父子在长州藩重用高杉晋作等尊攘派人士.尊攘派以长州藩为根据地.准备卷土重来.大约一年后.2000多长州藩兵进攻京都.但是.由于幕府事先得到消息.在京都集中了七八万人作好防守准备.双方在京都展开了激战.两万八千多家房屋毁于战火.长州兵一度攻进皇宫的哈御门.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幕府兵击退.因哈御门又称禁门.故这一事件历史上又称“禁门之变 .由于“禁门之变 .长州藩和尊攘派被视为叛逆.幕府还纠集35藩兵力.征伐长州藩.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征长战争.准备粉碎反幕势力的基地.英.美.法和荷兰等国配合幕府的运动.派军舰炮轰长州下关的各个炮台.长州藩面对内外强敌.只得妥协.高杉晋作逃亡.其他几名禁门之变中的领袖人物被处死.幕府撤兵.尊王攘夷运动宣告结束. 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盲目“攘夷 是行不通的.要改变日本落后的现状.必须打倒幕府.于是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合作探究2]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尊王攘夷 与中国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 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1)背景不同:齐桓公是在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国强大.纷纷起来争霸时提出的,而日本的中下级武士是在西方列强势力侵人日本.日本民族危机加剧.而当时幕府统治者却实行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时提出的. (2)含义不同: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含义是拥护周王室.排斥异族,日本中下级武士提出的“尊王攘夷 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3)结果不同:齐桓公利用此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演变为倒幕运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