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1)康有为改变维新变局的两次上书: ⊙: 背景: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德国公然派出舰队侵占中国山东胶州湾.沙俄租占旅顺大连湾.并将整个东北均置于其魔爪之下.接着.其他列强也纷起效尤.进而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争夺独占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内容:指出变法图强才能救亡图存 康有为针对德占胶州后的险恶局面.写出了.在中.康有为指出.德国侵占胶州之后.“瓜分豆剖 已“渐露机牙 ,并说此间“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 .在此危亡之际.他急迫要求及时变法.强调“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图 .变法图强才可以救亡图存.从而.鲜明地举起了图强救亡的旗帜.他并且激动地写道:如仍然“苟且度日.因循守旧 .不奋起变法图强.“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同时.他还就变法的步骤.革新要点等进一步作了陈述. 影响:感动光绪帝.为光绪帝采取接见任用康有为的行动提供了机会. 这次上书奏折在请工部堂官代递时.该部堂官竟因“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这句话言词过激不肯代递.无奈之下.康有为又欲南归继续从事变法的宣传.组织工作.恰在此时.已与康有为有过接触的翁同龢.于一月初四日出面挽留.告诉康有为光绪帝的变法图强的态度仍十分坚决.希望他继续留在北京. 自甲午战后直到德占胶州.俄据旅大以来.光绪帝对国家前途愈加忧虑.当胶州事件发生.翁同龢便向光绪帝推荐了正在呼吁变法救亡的康有为.接着.以敢言而著称的兵部给事中高燮曾.又以康有为“学问淹长.熟谙西法 奏请予以召见.高燮曾的公开奏请.给光绪帝采取接见任用康有为的行动提供了机会.但是控制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欣以康有为的职位太低.皇帝直接召见没有先例为由.反对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奕欣建议先传康有为到总理衙门一谈.如果其言可用.才好为康有为破例.光绪帝只得命总理衙门大臣“随时接见康有为.询问天下大计.变法之宜.命令如有所见及有著述论政治者.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进呈. 1898年1月.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及刑部尚书廖寿恒.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接见了康有为.在这次接见中.康有为面对朝廷中最有势力的几位大臣.宣讲了变法革新的必要.也驳斥了守旧官员的谬论.在诸臣接见康有为之后的当天.翁同龢便将诸臣接见时康有为的言词向光绪帝奏闻.当光绪帝得到康有为在被接见中有荐书的表示时.便立即命总理衙门大臣“呈进工部主事康有为所著.等书 .在大臣接见康有为之后的第6天.光绪帝又谕令总理衙门大臣.进一步明确重申“自后康有为如有条陈.即日呈递.无许阻格.并命康有为具折上言 .正是在光绪帝的谕令之下.此后不久.原被工部堂官拒递的康有为之.由总理衙门大臣递到光绪帝的面前.光绪帝看到康有为的这份充满热忱的奏折.被其深深地打动了.尤其当他看到“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 的话语时.肃然动容.并以此对军机大臣说:“非忠肝义胆.不顾死生之人.安敢以此直方陈于朕前乎! ⊙(即.1898年): 内容:重申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请求光绪帝决定发起戊戌变法.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认为明治维新的要义有三个方面: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设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以此为依据.他请求光绪帝尽快作好三件事: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