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3.回答7-11题. 7.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甲处受热.乙处冷却 B.甲处是高压.乙处是低压 C.丙处气压高于甲处 D.丙处是低压.丁处是高压 8.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大循环.则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局部地区的③环节 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9.若此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A.该地为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域 B.该地为南太平洋中高纬海域 C.该地为北太平洋中低纬海域 D.该地为北太平洋中高纬海域 10.若此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 .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丁代表岩浆岩 B.丙代表沉积岩 C.②代表变质作用 D.④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11.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此季节 A.印度孟买吹东北风 B.哈尔滨昼长长于海口 C.长江口径流量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下题。

(1)

若此图为北极俯视图,且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甲地的地方时为

[  ]

A.

7∶20

B.

11∶20

C.

13∶20

D.

12∶00

(2)

若此图为侧视图,且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甲地的地方时为

[  ]

A.

8时

B.

9时

C.

12时

D.

16时

(3)

若此图为南极俯视图,且阴影部分为6日,非阴影部分为7日,则甲地的时间为

[  ]

A.

7∶20

B.

11∶20

C.

13∶20

D.

4∶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1~3题

1.若图是以赤道某点为中心的侧视图,A、B是赤道与圆的两个交点,其直线距离为R(R为地球半径)。图中各点的经线恰好为12月12目的范围,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     ]
A.12日8:00
B.12日16:00
C.11日0:00
D.13日16:00
2.若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所在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则我国大陆最东端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     ]
A.7:00
B.8:00
C.9:00
D.10:00
3.若图为地球侧视图,AB为赤道,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昼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越来越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3月21日3:20
B.3月21日15:20
C.9月23日3:20
D.9月23日15: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23~25题:

23.若图是以赤道某点为中心的侧视图,A、B是赤道与圆的两个交点,其直线距离为R(R为地球半径)。图中各点的经线恰好为12月12目的范围,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12日8:00     B.12日16:00      C.11日0:00     D.13日16:00

24.若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所在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则我国大陆最东端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A.7:00      B.8:00      C.9:00      D.10:00

25.若图为地球侧视图,AB为赤道,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昼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越来越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3月21日3:20    B.3月21日15:20

C.9月23日3:20     D.9月23日15: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中心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11月7日,空白部分为11月8日,据此回答下题。

(1)

甲地的时间是

[  ]

A.

12时

B.

9时

C.

6时

D.

3时

(2)

北京时间为

[  ]

A.

6时20分

B.

7日8时

C.

8日11时

D.

6日11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上海的王明和李华均是基地科考爱好者,他们准备申请参加2010年7月至9月的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下图为他们的规划科考路线图(图中的短虚线表示部分设计航线)。读图回答1-3题。
1.当他们到达A地进行考察时,若全球刚好处于同一天,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
A.120 °E,20 °N      
B.0 °,11.5 °N
C.0 °,23 °26?N    
D.180 °,15 °N
2.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队员在极地考察期间,下列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
A.北半球各地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B.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炎热多雨时期
C.在极地沿岸能看到鲸鱼和众多的企鹅
D.我国华北地区盐碱地作物根部土壤中盐份减少
3.第四次北极科考队员在考察期间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
A.光照时间长      
B.昼夜温差大
C.强劲的东北风
D.高寒、缺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