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授新设疑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引进“计数变量 .“累加变量 .借助“计数变量 和 “累加变量 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 转化为“循环求和 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①将“递推求和 转化为“循环求和 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引例“求的值 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中使用了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为了节省变量.充分体现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计算的优势.需要从上述递推求和的步骤中提取出共同的结构.即第步的结果=第(-1)步的结果+.若引进一个计数变量来表示计算到第几步.一个累加变量来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则第步可以表示为赋值过程. ②“ .“ 的含义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计算机中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借助形象直观对知识点进行强调说明 1)的作用是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2)赋值号“= 右边的变量“ 表示前一步累加所得的和.赋值号“= 左边的“ 表示该步累加所得的和.含义不同. 3)赋值号“= 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在数学中是不成立的. 4)的作用是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类比 理解) 借助“计数变量 .“累加变量 既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 .“ 的含义. ③初始化变量.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由的初始值为0.的值由1增加到100.可以初始化循环变量和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2)循环结构的概念 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教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引例的框图表示.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循环变量.循环体.循环终止的条件). [设计意图]这样讲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共同完成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体现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一般 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究.掌握知识 例1:改造引例的程序框图表示 ①求的值 ②求的值 ③求的值 此例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师生共同点评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对引例框图的反复改造逐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体会用循环结构表达算法.关键要做好三点: ① 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值 ② 确定循环体 ③ 确定循环终止条件. 例2:根据程序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A 图B (1) 图中箭头指向①时.输出= ;指向②时输出= . (2)该程序框图的算法功能是 . (3)去掉条件“ 按程序框图所蕴含的算法.能执行到底吗.若能执行到底.最后输出的结果是什么? 对比练习: (1)图B输出= . (2)图A指向②时与图B有何不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对比“引例 与“例2 的程序框图.试说明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可由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再由学生分析. 例2是写出程序框图的运算结果.及其功能. [设计意图]设计此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类比意识到: ①循环结构不能是永无终止的死循环.一定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做出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②循环结构中语句的顺序对算法的影响. ③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的区别.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