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一有机物加催化物质后置于0℃-80℃环境中.有机物分解之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0℃环境中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荔枝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而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及微生物等因素都会影响果蔬的保鲜效果。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和无氧条件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假定优质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的百分率应低于15%)(12分)

实验一:探究无氧条件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假设: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无活性,无法催化褐变反应。

供选材料: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荔枝、2%次氯酸钠溶液、CO2气体、氧气、保鲜袋等。

供选仪器:恒温箱、充气装置。

实验方案:①预处理:将刚采收回来的新鲜荔枝去柄,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果、晾干。

②施加实验条件实施实验。

65.若上述实验假设成立,请完成下表。

实验施加条件

实验结果(有无褐变)

实验组

           

对照组

保鲜袋内充入足量的空气

     

实验结果: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果实无褐变。

66.既然无氧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你认为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   

为什么?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供选材料: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荔枝、2%次氯酸钠溶液、保鲜袋、标签、记录纸、笔等。

供选仪器:恒温箱。



67.右图是该同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获得的折线图。请以此图为依据补充完善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①   预处理:将刚采收回来的新鲜荔枝去柄,

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果、晾干。

② 确定测量指标。

③ 选择实验材料、分组并施加实验变量。

设计实验变量梯度;

选材分组:                                

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 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⑤ 实验结果:每组发生褐变荔枝的面积(%)(假定每组荔枝表皮总面积为100)。

组一1:褐变面积2.8;    组一2:褐变面积3.2;

组二1:褐变面积8.1;    组二2:褐变面积8.3;

组三1:褐变面积10.3      组三2:褐变面积13.7;

组四1:褐变面积27.2;   组四2:褐变面积23.8;

组五1:褐变面积68.7;   组五2:褐变面积72.3;

组六1:褐变面积98;    组六2:褐变面积95;

68.针对实验方案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合适的表格表达。

                                      

69.【结论】综合以上二个实验的结果可见,无氧条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有影响。根据对以上图表数据的分析可知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是        。如果要探究荔枝保鲜效果的最佳环境条件,你认为对上述实验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可探究的课题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6分)阅读材料:

材料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将盛有2 mL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在0℃、20℃、37℃和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然后,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

材料2: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下图Ⅰ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Ⅱ、Ⅲ所示。

材料3: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想。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得到了多种突变酶,测得酶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半胱氨酸(Cys)

的位置和数目

二硫键

数目

Tm/℃

野生型T0

溶菌酶

Cys51,Cys97

41.9

突变酶1

Cys21,Cys143

1

52.9

突变酶2

Cys3,Cys9,Cys21,Cys142,Cys164

3

65.5

(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1)根据材料1回答下列问题:

①记录实验的起始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再每隔1 min,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过比较混合液中________(物质)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

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________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本身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分子结构(空间结构)的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叠加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一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________。

(2)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它的作用机制与材料2中的图________相符。

(3)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和_______得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

材料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将盛有2 mL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在0℃、20℃、37℃和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然后,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

材料2: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下图Ⅰ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Ⅱ、Ⅲ所示。

材料3: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想。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得到了多种突变酶,测得酶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半胱氨酸(Cys)

的位置和数目

二硫键

数目

Tm/℃

野生型T0

溶菌酶

Cys51,Cys97

41.9

突变酶1

Cys21,Cys143

1

52.9

突变酶2

Cys3,Cys9,Cys21,Cys142,Cys164

3

65.5

(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1)根据材料1回答下列问题:

①记录实验的起始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再每隔1 min,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过比较混合液中________(物质)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

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________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本身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分子结构(空间结构)的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叠加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一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________。

(2)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它的作用机制与材料2中的图________相符。

(3)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得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