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C 3.C 4.自身抗原 效应T 淋巴因子 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自身免疫 5.B 6.C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毒物质的污染

  有毒物质是指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生态环境之中而引起危害.这些物质主要是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农药化肥和放射性物质等.

  人类每年向环境排放大约几千至上万吨汞,大部分进入海洋,工业废渣中还有如锌、铜、铅和镉重金属等,而废水中更有氰化物、氟化物和酚等有毒物质.水俣湾事件是有名的海洋污染事件.1953~1968年日本熊县水俣湾遭到含汞污水的污染,原来一家日本的工厂把含汞废水、废渣排入水俣湾,汞进入鱼虾体内,猫鸟等动物和人因吃鱼虾而引起甲基汞的慢性中毒,因而得病.病人手脚麻木、听觉失灵、运动失调、严重时呈疯癫状态甚至死亡,人称水俣病.

  人们为防治病虫害和消灭杂草,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杀虫剂(如DDT、六六六等)和除草剂,同时又大量使用化肥来提高土壤肥力,这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目的,但从长远利益看,却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不断地迁移、积累和富集.杀虫剂DDT就是其中一个实例.

  DDT是有机氯类农药,其特点是化学性能较稳定,易溶于脂肪,难分解而残留性强,我国在1983年起已禁用.由于DDT的化学物质与脂肪相类似,因而很容易积累于生物体内,特别是水域,通过食物链而逐级浓缩,因分解缓慢,常可积累到毒害的程度.如有的国家牛肉中DDT的残留量达0.88×,有的国家人体脂肪细胞中DDT的含量达到30..这些DDT就是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进行全球性扩散并沿着不同的途径进入动物和人体的.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还有一个积累和富集的过程.有机氯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虽然很低,但通过食物链可以成千上万倍地在生物体内浓集起来.如美国旧金山北部休养圣地明湖,由于使用DDT,使湖中的鱼类和鸟类大量死亡.经分析证明,湖中浮游生物体内含DDT是湖水的265倍,小鱼脂肪中含DDT是湖水的500倍,食肉鱼的脂肪中含DDT是湖水的8.5万倍,这就是DDT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食肉鱼(或水鸟)”的食物链逐级积累的结果,在生态学上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作用.

  1999年上半年,在比利时一些养鸡场,突然出现母鸡不生蛋、肉鸡生长异常等现象.4月下旬,该国农业部长经调查研究发现,某大型饲料公司生产的饲料中,竟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质——二噁(dioxin).由于使用受了污染的饲料,结果发现鸡脂肪中二噁的含量超过允许量的140倍,随后又在一些猪肉和牛肉中发现了二噁.比利时“二噁污染鸡”事件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包括鸡、鸡蛋、牛肉、猪肉、牛奶及数以百计的衍生产品,成为继疯牛病危机之后欧洲最大的一起食品污染案,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与前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DDT、二噁等污染物的污染及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涉及到生态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因而是高考跨学科考试中的热点,特别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热点.下面结合实际问题来分析一下这类问题的考法与解法.

  瑞士化学家米勒因合成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DDT可杀灭各种蚊子和传播各种传染病的虱子.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评价说:“单独从预防疟疾病来看,DDT可能拯救了50000万生命”.但DDT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毒化合物,进入人体可引起慢性中毒.我国已于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已知在许多化合物中硫可以取代氧,取代后的物质仍跟原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质.

  下面是杀虫剂“DDT”和“1605”的结构简式: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杀虫剂1605本身对人畜毒性远强于DDT,但DDT已被禁用,而1605尚未禁用,这是因为________.

2.按照传播途径来分类,疟疾属于________传染病.

3.在过去,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  ]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C.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4.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DDT的平均浓度.

请分析说明:

①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

②从表中可以看出,生物体内DDT的浓度的积累是通过________这条途径来实现的.

③人们在使用DDT的初期,杀虫效果十分明显,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抗药性个体越来越多,这说明DDT的使用对害虫起到了________作用,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________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年初,我国北方大旱。在生物兴趣小组聚会上,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现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

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小水分散失,但也会抑制自身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造成光合作用减弱。

(2)

缺水同时还会抑制植物无机盐的运输,若用含15N的铵盐培养液培养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均具有放射性的是________。

①光合色素

②核膜

③ATP

④脂肪

⑤酶

(3)

若下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右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  ]

A.

水培的洋葱叶

B.

生长的柳树幼叶

C.

培养的衣藻

D.

秋冬的银杏落叶

(4)

在干旱地区,用银灰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土地,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且,由于塑料薄膜的反光效应可增强植株下、中部叶片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从而提高产量。

(5)

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6)

抗旱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生理特点。例如根系发达,并且根毛细胞液泡中贮存的氨基酸、糖类等代谢产物的浓度________。

在叶片形态结构上也有适应干旱的特点。下表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________

(7)

据悉,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克隆荒漠植物甘草的一系列抗旱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多种抗旱农作物已为期不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使用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 年初,我国北方大旱。在生物兴趣小组聚会上,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现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 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小水分散失,但也会抑制自身光合作用的_______反应,造成光合作用减弱。同时还会抑制植物自身对N、P等矿质元素的运输,进而影响叶片合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化合物,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两种即可)。

(2) 在干旱地区,用银灰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土地,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且,由于塑料薄膜的反光效应可增强植株下、中部叶片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从而提高产量。

(3) 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抗旱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生理特点。例如根系发达,并且根毛细胞液泡中贮存的氨基酸、糖类等代谢产物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在叶片形态结构上也有适应千旱的特点。下表4 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     )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22分)分析下图l中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和图2中运动前后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1)图1中可引起下丘脑兴奋的信息分子有          

(2)某人体内缺碘,分析图l中激素①、②的含量变化分别是             

(3)下丘脑调节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属于           。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

(4)①现有a、b、c三只小白鼠,a正常,b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c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图2是           (填写字母)小鼠的血糖含量变化图;图2中与cd段有关的激素有          

②对a、b两只小白鼠的尿液进行还原糖鉴定,依次出现的颜色是            。

③对b、c小白鼠来说,            (填写字母)小白鼠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

Ⅱ.去年冬季安徽六安部分温室种植了辣椒,为探究高浓度磷酸一铵(MAP)溶液对辣椒光合速率的影响,安徽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材料:温室盆栽的辣椒,8mmol/I.磷酸一铵(MAP)溶液、蒸馏水、喷壶、光合

分析测定仪等。

(2)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           的辣椒植株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②每天下午6点分别将           喷洒在A、B两组的辣椒叶片上,次日上午10点测定光合速率。

(3)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见下图,由图得出的结论是          

(4)专家们用硫酸钾(SOP)溶液设计实验,证明了2mmol/L硫酸钾(SOP)溶液和8mmol/L磷酸一铵(MAP)溶液效应相同,若将二者共同使用,则存在累加效应。请在下面用柱形图绘出光照强度为400mol·m-2·s-1时的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中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则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

A                     B                    C                     D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____________。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_识别抗原。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依据。

(5)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自身抗原,进而使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使B淋巴细胞致敏,随后由效应T淋巴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