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证明: 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得 (III)证明: ① ② ②-①.得 即 ③ ④ ④-③.得 即 是等差数列.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已知过点C的直线与线段OA,OB分别相交于点M,N.若
OM
=x
OA
ON
=y
OB

(1)求证:x与y的关系为y=
x
x+1

(2)设f(x)=
x
x+1
,定义函数F(x)=
1
f(x)
-1(0<x≤1)
,点列Pi(xi,F(xi))(i=1,2,…,n,n≥2)在函数F(x)的图象上,且数列{xn}是以首项为1,公比为
1
2
的等比数列,O为原点,令
OP
=
OP1
+
OP2
+…+
OPn
,是否存在点Q(1,m),使得
OP
OQ
?若存在,请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函数G(x)为R上偶函数,当x∈[0,1]时G(x)=f(x),又函数G(x)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当方程G(x)=ax+
1
2
在x∈[2k,2k+2](k∈N)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数列满足(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II)若数列,前项和为,且证明:

【解析】第一问中,利用

∴数列{}是以首项a1+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即 

第二问中, 

进一步得到得    即

是等差数列.

然后结合公式求解。

解:(I)  解法二、

∴数列{}是以首项a1+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即 

(II)     ………②

由②可得: …………③

③-②,得    即 …………④

又由④可得 …………⑤

⑤-④得

是等差数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已知过点C的直线与线段OA,OB分别相交于点M,N.若
OM
=x
OA
ON
=y
OB

(1)求证:x与y的关系为y=
x
x+1

(2)设f(x)=
x
x+1
,定义函数F(x)=
1
f(x)
-1(0<x≤1)
,点列Pi(xi,F(xi))(i=1,2,…,n,n≥2)在函数F(x)的图象上,且数列{xn}是以首项为1,公比为
1
2
的等比数列,O为原点,令
OP
=
OP1
+
OP2
+…+
OPn
,是否存在点Q(1,m),使得
OP
OQ
?若存在,请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函数G(x)为R上偶函数,当x∈[0,1]时G(x)=f(x),又函数G(x)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当方程G(x)=ax+
1
2
在x∈[2k,2k+2](k∈N)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已知过点C的直线与线段OA,OB分别相交于点M,N.若
(1)求证:x与y的关系为
(2)设,定义函数,点列Pi(xi,F(xi))(i=1,2,…,n,n≥2)在函数F(x)的图象上,且数列{xn}是以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O为原点,令,是否存在点Q(1,m),使得?若存在,请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函数G(x)为R上偶函数,当x∈[0,1]时G(x)=f(x),又函数G(x)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当方程在x∈[2k,2k+2](k∈N)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已知过点C的直线与线段OA,OB分别相交于点M,N.若
(1)求证:x与y的关系为
(2)设,定义函数,点列Pi(xi,F(xi))(i=1,2,…,n,n≥2)在函数F(x)的图象上,且数列{xn}是以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O为原点,令,是否存在点Q(1,m),使得?若存在,请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函数G(x)为R上偶函数,当x∈[0,1]时G(x)=f(x),又函数G(x)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当方程在x∈[2k,2k+2](k∈N)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