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重重叠叠的岩石和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赏析: 这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200字的篇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景中融情.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 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 写山之“连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山之“高 .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 字概括.“素湍 “绿潭 .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 “悬泉 “瀑布 .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 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 字写水.“峻 字写山.“荣 字写柏树.“茂 字写草.“良多趣味 .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 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 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 “凄异 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 “绿 “清 “影 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 “肃 “凄 “哀 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散文家.地理学家.撰写了地理巨著--.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