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简介 苏轼.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书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谥号文忠.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 ,与汉末“三曹父子 齐名.作品有等.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杰出的散文作品标志着从西魏发端.历经唐宋的古文运动的胜利结束.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 ,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 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欲:将要.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户:堂屋的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如积水空明:好像积水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交横:交叉错杂.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 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 耳:罢了.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皎洁的月光照进了门户.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有水藻.荇菜交错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少两个像我们的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罢了. 诗词赏析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 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 二字.所谓“闲人 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 写作技巧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