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物质波)在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 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中微子+→+.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 0和1 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即+2.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 .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解:(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不变.据此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都是0.A项正确. (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由.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带入数据得=J. 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个光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选修3-5)
(1)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①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见图甲).结合图乙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
混凝土
混凝土


②图丙是用来监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mm铝片和3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结合图2分析工作人员受到了
β
β
射线的辐射;当所有照相底片被感光时,工作人员受到了
γ
γ
射线的辐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受普朗克量子论的启发,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
C.核反应方程
 
238
92
U→
 
234
90
Th+
 
4
2
He属于裂变
D.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E.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物体具有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
F.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G.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H.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可缩短其半衰期
I.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
J.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3)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足够长的小平板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一端静止着质量为MA=2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一个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500m/s的水平速度迅即射穿A后,速度变为100m/s,最后物体A静止在车上.若物体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
①平板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
②全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
③A在平板车上滑行的距离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B.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C.根据海森伯提出的不确定性关系可知,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D.4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两个小球用等长的细线悬挂于同一点,让B球静止,拉起A球,由静止释放后使它们相碰,碰后粘在一起.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测量A球被拉起的角度,及它们碰后摆起的最大角度之外,还需测量        (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才能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是            

(3)2008年10月7日,日美科学家分享了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曾就特定对称性破缺的起源给出了解释,并预言了一些当时还未发现的夸克.夸克模型把核子(质子和中子)看做夸克的一个集合体,且每三个夸克组成一个核子.已知质子和中子都是由上夸克u和下夸克d组成的。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一个上夸克u带有的电荷,而一个下夸克d带有的电荷,因此一个质子p可以描述为p=uud,则一个中子n可以描述为n=             .一个反上夸克带有的电荷,一个反下夸克带有的电荷,则一个反质子p可描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B.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C.根据海森伯提出的不确定性关系可知,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D.4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两个小球用等长的细线悬挂于同一点,让B球静止,拉起A球,由静止释放后使它们相碰,碰后粘在一起.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测量A球被拉起的角度,及它们碰后摆起的最大角度之外,还需测量       (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才能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是           
(3)2008年10月7日,日美科学家分享了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曾就特定对称性破缺的起源给出了解释,并预言了一些当时还未发现的夸克.夸克模型把核子(质子和中子)看做夸克的一个集合体,且每三个夸克组成一个核子.已知质子和中子都是由上夸克u和下夸克d组成的。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一个上夸克u带有的电荷,而一个下夸克d带有的电荷,因此一个质子p可以描述为p=uud,则一个中子n可以描述为n=             .一个反上夸克带有的电荷,一个反下夸克带有的电荷,则一个反质子p可描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C.(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B.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C.根据海森伯提出的不确定性关系可知,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D.4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两个小球用等长的细线悬挂于同一点,让B球静止,拉起A球,由静止释放后使它们相碰,碰后粘在一起.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测量A球被拉起的角度θ1,及它们碰后摆起的最大角度θ2之外,还需测量
 
(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才能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是
 

(3)2008年10月7日,日美科学家分享了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曾就特定对称性破缺的起源给出了解释,并预言了一些当时还未发现的夸克.夸克模型把核子(质子和中子)看做夸克的一个集合体,且每三个夸克组成一个核子.已知质子和中子都是由上夸克u和下夸克d组成的.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一个上夸克u带有+
2
3
e的电荷,而一个下夸克d带有-
1
3
e的电荷,因此一个质子p可以描述为p=uud,则一个中子n可以描述为n=
 
.一个反上夸克
.
u
带有-
2
3
e的电荷,一个反下夸克
.
d
带有+
1
3
e的电荷,则一个反质子p可描述为
.
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C.(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B.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C.根据海森伯提出的不确定性关系可知,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D.4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两个小球用等长的细线悬挂于同一点,让B球静止,拉起A球,由静止释放后使它们相碰,碰后粘在一起.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测量A球被拉起的角度θ1,及它们碰后摆起的最大角度θ2之外,还需测量______(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才能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
(3)2008年10月7日,日美科学家分享了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曾就特定对称性破缺的起源给出了解释,并预言了一些当时还未发现的夸克.夸克模型把核子(质子和中子)看做夸克的一个集合体,且每三个夸克组成一个核子.已知质子和中子都是由上夸克u和下夸克d组成的.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一个上夸克u带有+
2
3
e的电荷,而一个下夸克d带有-
1
3
e的电荷,因此一个质子p可以描述为p=uud,则一个中子n可以描述为n=______.一个反上夸克
.
u
带有-
2
3
e的电荷,一个反下夸克
.
d
带有+
1
3
e的电荷,则一个反质子p可描述为
.
p
=______.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