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2)0.29(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车辆或运动员高速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Ff的大小由下式决定:Ff=KρSv2(式中v为运动速率,ρ为空气密度,K为阻力系数,S为运动物体迎风面的面积).试求:

(1)如果要把高速运动的汽车的最大车速度v提高10%,应把汽车的功率提高多少?

(2)若百米运动员速度约为10 m/s,比赛时用于人体的功率约为2.21 kW,估算其中用于克服空气阻力的功率是多少?已知运动员与空气的接触面积S=0.6 m2,阻力系数K=0.4,空气的密度ρ=1.29 kg/m3.若在风速为2.0 m/s的情况下逆风赛跑,要保持原有的纪录,所用的功率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精英家教网
①如果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的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量好摆长后摆动中出现松动
C.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成30次全振动了
D.实验中误将31次全振动数成30次全振动了
②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试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1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提供的器材如下:干电池(电动势E约为1.5V,内阻r约为10Ω)、待测电流表A(0~500μA,内阻约400Ω)、电阻箱R1、R2(均为0~9999.9Ω)、电键、导线若干.
①实验电路如图2,有关实验操作及测量如下:
I.只闭合S,当调节R1到2610.0Ω时,电流表A满偏;
Ⅱ.再闭合S1,R2调为377.0Ω时,电流表A半偏,由此可得待测电流表的内阻Rg的测量值为
 
Ω.
②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时,要求R1??Rg(比值R1/Rg越大.测量误差越小),本实验中R1虽比Rg大,但两者之比不是特别大,因此导致Rg的测量有误差.具体分析如下:电流表A半偏时的回路总电阻比全偏时的回路总电阻
 
(填“偏大”或“偏小”),导致这时的总电流
 
(选填“变大”或“变小”),半偏时R2
 
Rg(填“大于”或“小于”).
③为减小Rg的测量误差,可以通过补偿回路总电阻的方法,即把半偏时回路的总电阻的变化补回来.具体的数值可以通过估算得出,实际操作如下:在①中粗测出Rg后,再把R1先增加到
 
Ω[用第①问中的有关条件求得具体数值],再调节R2使电流表
 
.用这时R2的值表示Rg的测量值,如此多次补偿即可使误差尽量得以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如果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的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量好摆长后摆动中出现松动
C.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成30次全振动了
D.实验中误将31次全振动数成30次全振动了
②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试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1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提供的器材如下:干电池(电动势E约为1.5V,内阻r约为10Ω)、待测电流表A(0~500μA,内阻约400Ω)、电阻箱R1、R2(均为0~9999.9Ω)、电键、导线若干.
①实验电路如图2,有关实验操作及测量如下:
I.只闭合S,当调节R1到2610.0Ω时,电流表A满偏;
Ⅱ.再闭合S1,R2调为377.0Ω时,电流表A半偏,由此可得待测电流表的内阻Rg的测量值为______Ω.
②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时,要求R1??Rg(比值R1/Rg越大.测量误差越小),本实验中R1虽比Rg大,但两者之比不是特别大,因此导致Rg的测量有误差.具体分析如下:电流表A半偏时的回路总电阻比全偏时的回路总电阻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导致这时的总电流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半偏时R2______Rg(填“大于”或“小于”).
③为减小Rg的测量误差,可以通过补偿回路总电阻的方法,即把半偏时回路的总电阻的变化补回来.具体的数值可以通过估算得出,实际操作如下:在①中粗测出Rg后,再把R1先增加到______Ω[用第①问中的有关条件求得具体数值],再调节R2使电流表______.用这时R2的值表示Rg的测量值,如此多次补偿即可使误差尽量得以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 g和200 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 m1=100 g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6

6

表二, m2=200 g

时间(min)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8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 g和200 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 m1=100 g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6

6

表二, m2=200 g



时间(min)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8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