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1∶3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3,5

 
15.(12分)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以右    图装置中的滑块为对象验证“动能定理”, 

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  

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  

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

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

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

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

  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 

  是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 

  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 

 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

 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对滑块,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4)如果实验时所用滑块质量为M,沙及沙桶总质量为m,让沙桶带动滑块在水平气垫

   导轨上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

   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要探究滑块与沙及沙

   桶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则最终需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的字母

   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测定电源电动势E、内电阻r和电阻R0.某同学利用DIS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用电压传感器1、电压传感器2和电流传感器测得数据,并根据测量数据利用计算机分别描绘了如图乙所示的M、N两条U-I图线.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中的M、N两条图线可知:
BC
BC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直线M是根据电压传感器1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画得的
B.直线M是根据电压传感器2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硒得的
C.直线N是根据电压传感器1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画得的
D.直线N是根据电压传感器2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画得的
(2)根据图乙可以求得电源电动势E=
1.50
1.50
V,内电阻r=
1.0
1.0
Ω,电阻R0=
2.0
2.0
Ω
(3)对应于图乙中两直线交点处的电路工作状态是:
AC
AC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滑到了最左端    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C.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0.5W       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服务的环保汽车是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某辆环保汽车总质量m=3×103kg,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v=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045倍.(g取10m/s2
(1)求电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P
(2)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给该车供电,阳光垂直太阳能电池板入射,其他条件不变,求所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已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P0=4×1026W,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1.5×1011m,太阳光传播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约有30%的能量损耗,该车所用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为驱动汽车运动的总效率约为1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测定某迭层电池的电动势(约15~18V)和内阻(小于2Ω),需要把一个量程为6V的直流电压表接一个固定电阻(用电阻箱代替),改装量程为18V的电压表,然后用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以下是该实验的操作过程:
(1)把电压表量程扩大,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请完成第五步的填空.
第一步:把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移到最右端
第二步:把电阻箱阻值调到0
第三步:闭合开关
第四步:把滑动变阻器滑动片调到适当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6V
第五步:把电阻箱阻值调到适当值,使电压表读数为
2
2
V
第六步:不再改变电阻箱阻值,保持电压表和电阻箱串联,撤去其他线路,即得量程为18V的电压表

(2)上述实验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迭层电池(电动势约15~18V,内阻小于2Ω)
B、电压表(量程为6V,内阻约10KΩ)
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 9Ω,额定功率小于10W)
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 99Ω,额定功率小于10W)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Ω,额定电流2A)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KΩ,额定电流0.2A)
电阻箱应选
D
D
,滑动变阻器应选
E
E
 (用大写字母表示)
(3)用扩大了量程的电压表(电压表的表盘没变),方法采用伏安法,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得到多组电压U和电流I的值,并作出U-I图象如图丙所示.可知电池的电动势为
17.4
17.4
V,内电阻为
1.83
1.83
Ω.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相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进行了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
②按照如图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E;
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上,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仍由静止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的
D
D
点,m2的落点是图中的
F
F
点.
(2)实验中,该同学认为,只要满足关系式:m1
LE
=m1
LD
+m2
LF
,就说明两个小球在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该同学的实验原理是:
m1v1=m2v2+m1v′
m1v1=m2v2+m1v′

(3)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
m1LE=m1LD+m2LF
m1LE=m1LD+m2LF
,则说明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查看答案和解析>>

1A      2D     3C     4A    5BC      6CD     7BCD      8AD

9.(1)0.05   (3分)          31.25  (3分)

(2)①(6分)如图所示                                      ②(5分)

 

 

 

 

 

 

 

 

10.解:当指针偏转一周时,测量值达到最大设为M.则

弹簧的形变量为△x = 2πR                                        (5分)

Mg = 2k△x                                                      (5分)

所以

Mg = 4kπR                                                      (3分)

得M= 4kπR/g  代入数据        M= 10kg                             (3分)

11.解

⑴由(c)图知,线圈往返每次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V=                                            (3分)

 因磁场均匀辐向,可见线圈每次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恒定:

                           (6分)

  ∴I=                                               (3分)

发电机输出功率就等于电珠的电功率:

  P=I2R2=0.32W                                                    (2分)

⑵因匀速:F=F=nBIL=2πnrBI=0.5(N)                              (5分)

12.解:

(1)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粒子在P点时速度大小为,OQ段为四分之一圆弧,QP段为抛物线,根据对称性可知,粒子在Q点的速度大小也为,方向与x轴正方向成450.可得

                                        (1分)

 

 

 

 

 

 

 

 

 

(2)Q到P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3分)   

           即                                       (1分)

(3)在Q点时,                                        (2分)

由P到Q过程中,

竖直方向上有: (1分)                            (2分)

水平方向有: (1分)        则OQ=3L-2L=L                 (1分)

得粒子在OQ段圆周运动的半径                                  (2分)

Q到O的时间:                                         (2分)

粒子从P到O点所用的时间:t=t1+t2=                             (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