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育种方式 例子 原理 特点 诱变育种 利用一定剂量的射线处理水稻种子.培育出成熟期提早15天的品种 在一定条件下.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使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局部的改变 优点:a能加快育种的进程(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使后代的变异性状比较快地稳定) b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不多 杂交育种 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病的纯种小麦杂交得到F1.Fl自交后在F2中得到矮秆抗锈病的品种.再经过选择培育即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在生物体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 优点: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 缺点:需要较长时间 单倍体育种 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病的纯种小麦杂交得到F1.将F1的花粉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它的幼苗.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矮秆抗锈病的纯种 先采用花药的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它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这样培育出的新植株不仅含有体细胞的染色体数.而且 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都是纯合的 育种年限较短(培育出的植株自交后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多倍体育种 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利用小麦和黑麦杂交得到高度不育的F1(四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最终培育出抗寒耐瘠.优质高产的小黑麦 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在有丝分裂时虽然染色体能复制但纺锤体的形成被抑制.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 优点:糖分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 缺点:发育延迟.结实率相对较低 基因工程育种 转基因作物 基因重组 打破了物种界限.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细胞工程育种 白菜-甘蓝 细胞融合 打破物种界限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问题:

Ⅰ.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三位学者。端粒(右图中染色体两端所示)通常是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G)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它们能防止不同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但是,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丢失一部分;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端粒逐渐变小。端粒酶可利用某段RNA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对端粒有延伸作用。

(1)非同源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结果使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从功能上看,端粒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酶。

(3)如果正常体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你认为新复制出的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外培养正常组织细胞,细胞中端粒长度与细胞增殖能力呈______________(正相关、负相关)关系。

Ⅱ.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γ-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现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的小鼠。选育时可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

(1)若在右图中A点将核DNA带上同位素标记后放在不含同位素标记的地方培养,则在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________ ,有放射性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2)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通过tRNA上的___________与mRNA上的相应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

(3)右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据图描述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该BB雄性小鼠与正常小鼠(BB)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选育BB雌性小鼠。请将育种过程补充完整。

第一步:

第二步:(用遗传图解表示,其中表现型不作要求。)

第三步:从子二代雌性小鼠中选出BB小鼠,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06江苏卷)(7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1:检测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得到下列数据:DNA含36.5%,RNA含9.6%,蛋白质含47.9%,类脂和钙等含6.0%。由此可以推知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实验2: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知DNA是噬菌体的__     _____物质。

(3)实验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         结构模型。

(4)实验4: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总是高茎(Dd)。如果让子一代高茎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_________。

(5)实验5: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是_________倍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苷生成氰。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         ,或者是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e控制。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cc)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高茎。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体,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        过程,②表示的是           过程,X代表的是        , ④表示的是诱导        过程。

(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那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         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最后获得的来源于为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        植株(甲)。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为成熟花粉具有          

(3)对植株进行        ,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    

的方式才能产生后代(丙)。乙、丙两种植株中,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是       植株,该植株群体中每一植株产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        种。花药培养在育种上的特殊意义是             ,从而开辟育种新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以下是依据图示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

A.植株A的培育过程为单倍体育种,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植株A的细胞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C.在植株B的细胞中,通常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都是纯合的

D.由花粉到植株A需要用含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