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了 A、B、C、D、E、F、G 共 7 个计数点(每 5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次点.根据以上数据:

(1)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a=
3.12
3.12
m/s2 (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2)计算出打下 D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vD=
1.26
1.26
m/s(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3)求出打下 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vA=
0.22
0.22
m/s(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即每0.02s打一个点)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其中S1=7.05cm、S2=7.67cm、S3=8.29cm、S4=8.91cm、S5=9.53cm、S6=10.15cm,

(1)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2)各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0.1
 s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0.62
0.62
m/s2,在F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0.98
0.98
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VB VC VD VE VF
数值
(m/s)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根据第(2)问中画出的v-t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0.80
0.80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
0.560
0.560
m/s (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2)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0.80
0.80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间间隔为0.1s.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
0.560
0.560
m/s,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0.560
0.560
m/s,小车的加速度a=
0.801
0.801
米/秒2(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4题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D

  C

  B

  B

  D

  B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11、(4分) 分析与解答:原子核变化时如果质量减小(减小的质量称为质量亏损)Dm,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以算出核变释放的能量△E。

答: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等于

这个α衰变的方程为:

说明:本题没给出铀核的质量数,所以用M表示铀核的质量数,这样钍核的质量数为M-4。另外a衰变释放的能表现为a粒子的动能Ea和钍核反冲运动的动能ETh,由于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则

由于能量守恒,则

解这两个方程可得α粒子的动能

这里的M是衰变前核的质量数。因为M>>4,所以Ea接近DE。

12、(4分) 分析与解答:求媒质中的振动质点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末时刻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与质点的初始状态有关,计算比较复杂。但是,如果△t是半周期T/2的整数倍,则计算较为容易,本题则属这种情况。首先,根据题意可求出周期T,以后再求出△t是半周期T/2的多少倍,可进一步计算出△t时间内的路程与末时刻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因△t=2.5秒,故=25,则

s=2A?25=2×5cm×25=250cm

因为质点M初始时刻在平衡位置,每经过半个周期又回到平衡位置,2.5秒相当于25个半周期,所以末时刻质点又回到平衡位置.

答:在2.5秒的时间内,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250cm;末时刻质点M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为零.

说明:时间间隔△t是半周期的整数倍时,又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设△t=nT,那么振动质点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4nA。设初时刻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为Y0,那么末时刻该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Y=Y0

第二种情况:设△t=(2n+1)T/2,那么振动质点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2A(2n+1)。设初时刻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为Y0,那么末时刻该质点相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Y=-Y0

13、(7分) 分析与解答:给ab冲量后,ab向右运动, cd受安培力作用而加速,ab受安培力作用而减速。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开始共同匀速运动。所以开始时cd的加速度最大,最终cd的速度最大。

以ab为研究对象,设ab的初速度为v0,根据动量定理 I=mv0

   以ab、cd系统为研究对象,设ab、cd最终达到的共同速度为v,即cd的末速度vcd,根据系统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为零,动量守恒

              mv0=3mvcd

   解得     

又根据在初始时刻ab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BLv0

电流             

cd所受安培力为    F=BiL

cd的加速度为   

由以上各式得    

系统动能的损失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内能.由于ab、cd电阻之比为1∶2,根据Q=I 2Rt∝R,所以cd上产生的电热应该是回路中产生的全部电热的2/3。

因而       

答: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14、(6分)分析与解答:1.500mm,2.850.

 

15、( 6分) 分析与解答:根据小灯泡的额定参数,U=6v、P=3w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0.17A,小灯泡的电阻R=36Ω。因而电流表应选,电压表应选

又R<<rV而非rA<<R,所以采用安培表外接法测小灯泡的电阻R。测量时要求电灯两端电压从0V开始连续调节,尽量减小误差,测多组数据。因而滑线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

                                

 

16、(8分) 分析与解答:

(1)(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即时速度。答数见下表)

(2)见答图;

(3)0.80(注:速度图象的斜率是加速度。答案在0.82~0.78之间均可)

四、计算题:本题共6小题;共75分。   

*17.(11分)分析与解答:

解:(1)货物在传送带上滑行是依靠动摩擦力为动力,即μmg=ma(1)

货物做匀加速运动

由(1)、(2)解出μ=0.375

(2)上述过程中,因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设它的速度为v对传送带

∴动力对传送带做功为W

=180J

 

 

**18、(12分)分析与解答:

解:设稳定状态时,弹簧的伸长为x,物块A在弹力Kx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Kx=mω2(L+x)

因电阻分布均匀,所以阻值与长度成正比。

根据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及分压公式

由以上三式解得

 

**19.(12分)分析与解答:

: 根据万有引力是物体沿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又知          

      令              v2=C

      由以上三式得

           

 

20、(13分)分析与解答:

解:金属棒沿斜面向上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最大感应

力F做功的最大功率P=Fv=9W

 

21.(13分)分析与解答:

解:(1)带电粒子从原点射出进入匀强磁场,在垂直于磁场的xoy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左手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oy平面指向纸外。从粒子进入电场受电场力作用而速度偏离分析判断:电场强度方向是平行x轴,沿x轴负方向。

 

 

 

 

 

半个周期,即:

力作用而做曲线运动,(相当于平抛运动轨迹)

设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粒子射出电场的速度为V,

射出电场时V与y轴夹角120°,即与-y夹角60°

由⑤、⑥、⑦、⑧、⑨解出   

22.(14分)分析与解答:

解:(1)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从A与C碰后至AB有共同速度v,系统动量守恒

(2)以A为研究对象,从与C碰后至对地面速度为零,受力为f,位移为s即最大位移.

 

   

即三次碰撞后B可脱离A板.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