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湿地 1.湿地的定义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从定义看湿地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2.湿地的分布 全世界湿地面积约为2.6×106km2.占陆域总面积的1.4%. 我国约有湿地6500万公顷(包括以稻田.池塘为主的人工湿地).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7%.仅次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为许多水禽和水生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我国湿地根据类型不同.植被差异.以及所在地区不同.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 (1)东北湿地:位于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及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湿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的地区. (2)华北湿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包括下辽河平原在内.西起太行山东麓.东至黄海.渤海.包括海河.黄河.滦河.淮河等冲积平原. (3)长江中下游湿地: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 (4)杭州湾北滨海湿地 (5)杭州湾南滨海湿地 (6)云贵高原.秦岭以南山地丘陵湿地:主要包括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湿地类型多.面积广.分布零散. (7)蒙新干旱和半干旱湿地:零星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新疆.甘肃及宁夏的西北部. (8)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受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形.地势和气候的影响.该区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形成了特有的高寒湿地. 3.主要保护区 依据确定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中国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 (1)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面积约210000公顷.区内湿地主要有湖泊.沼泽.湿草甸3种类型.芦苇沼泽面积最大.鹤类是本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由以丹顶鹤.白枕鹤为主. (2)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境内.面积约105.467公顷.该保护区以鹤类.白鹳和蒙古黄榆等为主要保护对象. (3)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琼山县.面积3337.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红树林为主的北热带边缘河口港湾和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地.东寨港是许多国际性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鸟类栖息地. (4)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海拔3200米.面积695200公顷.鸟类有162种.其中以水禽为主.是我国高原内陆水禽侯鸟迁徙繁殖地. (5)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总面积19万公顷.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候鸟重要的越冬地.每年约有100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 (6)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22.400公顷.有鸟类300多种.其中水禽150余种.有95%以上的世界濒危种白鹤在此越冬.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 (7)米埔自然保护区:位于香港西北部.总面积1.500公顷.湿地区内主要有鱼虾池塘.潮间带滩涂.红树林潮间带滩涂等3种湿地类型.湿地区内高等植物约190种.鱼类约40种.鸟类约280种.主要保护对象为鸟类及其栖息地. 4.湿地的功能 (1)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带来的洪涝与干旱. (2)湿地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局地气候. (3)湿地植被可以防止.减轻水体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 (4)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其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它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 (5)湿地中还有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起到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6)物质生产.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7)休闲旅游.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景观.为人类提供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8)生物栖息地.湿地生态环境复杂.适于各类生物的生存.繁衍. (9)科研和教育.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由于其多样性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而备受人们的重视.许多地区成为环境教育和野外科研实践基地. 5.湿地的保护 (1)湿地面临的威胁 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威胁主要表现是: 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②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③围垦和开垦湿地④泥沙淤积严重⑤环境污染⑥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⑦引进物种的干扰⑧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湿地 自然因素对湿地的威胁:气候干旱.海岸侵蚀等. (2)中国湿地的保护现状: ①自然保护区建设 ②法制建设③国际合作与交流 (3)国外湿地生态保护措施 ①湿地恢复.就是使“生态系统回到一个与受破坏前十分相似的状况 .包括重构先前的物理环境,运用化学的方法去调节土壤和水,生物管理(包括引进已消失的动.植物群). ②湿地创造.“就是在原来不是湿地的地方构造一块湿地.并且与已存在的湿地没有直接的关系. ③湿地改良.“就是通过调节一个存在的湿地具体结构特征来提升它的一个或几个功能 . ④湿地转换.它意味着把一个存在的湿地的大部分和全部转换成一个不同类型的湿地.如把一块稻田转换成一块池塘. ⑤湿地弥补.指的是“通过保护.创造.改良来补偿可允许的湿地损失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

    户数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

    隋

    11 673

    58 365

    唐中期

    12 635

    63 175

    北宋初期

    2l 386

    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年末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1),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2)。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谈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迭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图1

图2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5)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六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6)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