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证明 (1)作用地位 证明不等式是数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分析.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基础.特别是在微积分中.不等式是建立极限论的理论基础. 高考中.主要涉及“a,b>0时.a+b≥2 这类不等式.以及运用不等式性质所能完成的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不等式难度较大. (2)基本不等式 定理1:如果a,b∈{x|x是正实数}.那么≥(当且仅当a=b时取“= 号) 定理2:如果a,b,c∈{x|x是正实数}.那么≥(当且仅当a=b=c时取“= 号) 定理3:如果a.b∈{x|x是正实数}.那么 ≤≤≤ (当且仅当a=b时取“= 号) 推论4:如果a,b,c∈{x|x是正实数}.那么 ≤≤≤ (当且仅当a=b=c时取“= 号) 由上述公式还可衍生出一些公式 ①4ab≤(a+b)2≤2(a2+b2),a.b∈R(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②a2+b2+c2≥ab+bc+ca,a,b,c∈R(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③a2+b2+c2≥2≥ab+bc+ca,a,b,c∈R(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④|+|≥2(当且仅当|a|=|b|时取“= 号) ⑤a>0,b>0,a+b=1.则ab≤等. (4)不等式证明的三种基本方法 ①比较法:作差比较.根据a-b>0a>b.欲证a>b只需证a-b>0,作商比较.当b>0时.a>b>1.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有时根据题设可转化为等价问题的比较. ②分析法: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寻找使该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对于思路不明显.感到无从下手的问题宜用分析法探究证明途径. ③综合法:从已知的不等式及题设条件出发.运用不等式性质及适当变形推导出要求证明的不等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杨辉是中国南宋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他的数学著作颇多,他编著的数学书共5种21卷,在他的著作中收录了不少现已失传的古代数学著作中的算题和算法.他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杨辉三角是杨辉的一大重要研究成果,它的许多性质与组合数的性质有关,杨辉三角中蕴涵了许多优美的规律.古今中外,许多数学家如贾宪、朱世杰、帕斯卡、华罗庚等都曾深入研究过,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工作.下图是一个11阶的杨辉三角:

 

试回答:(其中第(1)&(5)小题只需直接给出最后的结果,无需求解过程)

(1)记第i(i∈N*)行中从左到右的第j(j∈N*)个数为aij,则数列{aij}的通项公式为          ,

n阶杨辉三角中共有           个数;

(2)第k行各数的和是;

(3)n阶杨辉三角的所有数的和是;

(4)将第n行的所有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合并在一起得到的多位数等于;

(5)第p(p∈N*,且p≥2)行除去两端的数字1以外的所有数都能被p整除,则整数p一定为(   )

A.奇数                B.质数              C.非偶数                D.合数

(6)在第3斜列中,前5个数依次为1、3、6、10、15;第4斜列中,第5个数为35.显然,1+3+6+10+15=35.事实上,一般地有这样的结论:

m斜列中(从右上到左下)前k个数之和,一定等于第m+1斜列中第k个数.

试用含有mk(mk∈N*)的数学公式表示上述结论并证明其正确性.

数学公式为                   .

证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