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I.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①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拉力F1和F 2的夹角越大越好 其中.对减小误差无益的是 . ②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 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 . II.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以下图装置中的滑块为对象验证“动能定理 .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天平.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 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 v2).则对滑块.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 (4)如果实验时所用滑块质量为M.沙及沙桶总质量为m.让沙桶带动滑块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 v2).要探究滑块与沙及沙桶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则最终需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所有选报II类志向的考生全部参加了“数学与逻辑”和“阅读与表达”两个科目的考试,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级.某考场考生两科的考试成绩的数据统计如图所示,其中“数学与逻辑”科目的成绩为B的考生有10人.

(Ⅰ)求该考场考生中“阅读与表达”科目中成绩为A的人数;
(Ⅱ)若等级A,B,C,D,E分别对应5分,4分,3分,2分,1分.
(i)求该考场考生“数学与逻辑”科目的平均分;
(ii)若该考场共有10人得分大于7分,其中有2人10分,2人9分,6人8分.从这10中随机抽取两人,求两人成绩之和大于等于18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

第3小题满分8分.

记函数在区间D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设函数.

(1)若函数上单调递减,求的取值范围;

(2)若.令

.试写出的表达式,并求;

(3)令(其中I为的定义域).若I恰好为,求b的取值范围,并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对于定义域为的函数,若有常数M,使得对任意的,存在唯一的满足等式,则称M为函数f (x)的“均值”.

(1)判断1是否为函数的“均值”,请说明理由;

(2)若函数为常数)存在“均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是单调函数,且其值域为区间I.试探究函数的“均值”情况(是否存在、个数、大小等)与区间I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说明:对于(3),将根据结论的完整性与一般性程度给予不同的评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对于定义域为的函数,若有常数M,使得对任意的,存在唯一的满足等式,则称M为函数f (x)的“均值”.

(1)判断0是否为函数的“均值”,请说明理由;

(2)若函数为常数)存在“均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是单调函数,且其值域为区间I.试探究函数的“均值”情况(是否存在、个数、大小等)与区间I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说明:对于(3),将根据结论的完整性与一般性程度给予不同的评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对于定义域为的函数,若有常数M,使得对任意的,存在唯一的满足等式,则称M为函数f (x)的“均值”.

(1)判断1是否为函数的“均值”,请说明理由;

(2)若函数为常数)存在“均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是单调函数,且其值域为区间I.试探究函数的“均值”情况(是否存在、个数、大小等)与区间I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说明:对于(3),将根据结论的完整性与一般性程度给予不同的评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