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有些实验结果需用曲线或图进行表达. [高考模拟] 1.在“学农 活动中.生物小组同学了解到一种有毒植物“博落迥 .农民常用其茎叶的浸出液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杀菌.防治秧苗病害.但是使用中常出现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同学们经调查后发现.农民所使用的“博落迥 浸出液浓度约为每100ml水中含有3-7g“博落迥 茎叶干重.他们推测.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可能与使用的浸出液浓度有关. 课题名称:不同浓度“博落迥 浸出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晒干的“博落迥 茎叶.饱满无菌已经水浸泡一天的水稻种子500粒.培养皿数套.大小烧杯数只.量筒.台秤.漏斗.纱布.吸管.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①称取“博落迥 草叶30g.40g.50g.60g.70g.分别放入不同烧杯中.各加水500ml.浸泡两天.用纱布过滤.得到不同浓度的浸出液. ②取培养皿6只.分别编号.在培养皿内铺垫吸水纸. ③按编号倒入相应浓度的浸出液.对照倒入蒸馏水.使吸水纸吸足水分,每一培养皿中的吸水纸上.平铺50粒水稻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 ④每天观察.使吸水纸保持湿润.三天后.检察并记录每一培养皿中发芽和不发芽的种子数. 结果与讨论:①计算各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率. ②比较各组的种子发芽率.如果某一浸出液浓度下的水稻种子发芽率远低于对照组.说明该浓度的“博落迥 浸出液能抑制水稻种子发芽.虽然该浓度的“博落迥 浸出液能用于水稻种子的消毒杀菌.但也能降低发芽率.在生产中不能使用.(言之有理即给分) 2.科学研究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用.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X污染.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采自未受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解剖镜.有机污染物X溶液.养殖池.正常A螺雌.雄性器官解剖图谱等. 提示:给药剂量.具体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养殖时间30天:A螺为雌雄异体.性别特征可在解剖镜下鉴定: (1)拟定课题名称:有机物X对A螺雌体的致畸作用. (2)设计实验步骤:1.在清洁的1号和2号养殖池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后.分别投放150只长势相似的雌性A螺,2.在1号池中加入有机污染物X溶液1000毫升.同时在2号池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在恒定室温下养殖30天.3.从两池中捞取后分别在解剖镜下解剖.对比标准性别解剖图谱予以坚定.并记录结果. (3)预测实验结果:1号池中雄性个体数明显多于2号池. 3.为了调查太湖某一水层是否有自养生物存在.及其产氧量能否维持本层水体生物呼吸耗氧所需.可用黑自瓶法测定该水层生物昼夜平均代谢率来判定.白瓶为透明玻璃瓶.其水体溶解O2的昼夜变化值为水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与呼吸消耗的O2的差值(以WDO表示),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瓶中水体溶解O2的昼夜变化值为水中生物呼吸消耗的O2(以BDO表示).请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步骤: ①用采水器取该层水样.分别注满500ml黑.白瓶并密封.剩余水样用于测溶解氧浓度, ②将黑.白瓶挂回原水层, ③24h后取出黑.白瓶测溶解氧浓度. (2)设计记录所测数据的表格. 编号 白瓶 黑瓶 项目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24h后溶氧量 原初溶氧量 (3)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若WDO-BDO>0.则有自养生物,若WDO-BDO=0.则无自养生物,若WDO≥0.则该水层产氧量能维持生物耗氧量所需. 江苏省2010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10) 设计案例分析(二) [考纲要求]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正.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知识梳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荔枝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而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及微生物等因素都会影响果蔬的保鲜效果。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和无氧条件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假定优质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的百分率应低于15%)(12分)

实验一:探究无氧条件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假设: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无活性,无法催化褐变反应。

供选材料: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荔枝、2%次氯酸钠溶液、CO2气体、氧气、保鲜袋等。

供选仪器:恒温箱、充气装置。

实验方案:①预处理:将刚采收回来的新鲜荔枝去柄,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果、晾干。

②施加实验条件实施实验。

65.若上述实验假设成立,请完成下表。

实验施加条件

实验结果(有无褐变)

实验组

           

对照组

保鲜袋内充入足量的空气

     

实验结果: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果实无褐变。

66.既然无氧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你认为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   

为什么?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供选材料: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荔枝、2%次氯酸钠溶液、保鲜袋、标签、记录纸、笔等。

供选仪器:恒温箱。



67.右图是该同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获得的折线图。请以此图为依据补充完善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①   预处理:将刚采收回来的新鲜荔枝去柄,

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果、晾干。

② 确定测量指标。

③ 选择实验材料、分组并施加实验变量。

设计实验变量梯度;

选材分组:                                

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 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⑤ 实验结果:每组发生褐变荔枝的面积(%)(假定每组荔枝表皮总面积为100)。

组一1:褐变面积2.8;    组一2:褐变面积3.2;

组二1:褐变面积8.1;    组二2:褐变面积8.3;

组三1:褐变面积10.3      组三2:褐变面积13.7;

组四1:褐变面积27.2;   组四2:褐变面积23.8;

组五1:褐变面积68.7;   组五2:褐变面积72.3;

组六1:褐变面积98;    组六2:褐变面积95;

68.针对实验方案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合适的表格表达。

                                      

69.【结论】综合以上二个实验的结果可见,无氧条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有影响。根据对以上图表数据的分析可知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是        。如果要探究荔枝保鲜效果的最佳环境条件,你认为对上述实验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可探究的课题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