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 8-9 题. 8.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 A .混交林 B.针叶林 C .水稻 D .冬小麦 9.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 . ① 河出现春汛 B . ② 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 . ③ 地小麦黄熟 D . ④ 城一年中人影最短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地理高考说明中提出了四项能力考察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下面是一道2010年天津高考试题,你能利用此题所给信息将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吗?希望你通过答题,从中悟出复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例题: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中右江的流向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2。
(3)据图2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
(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岸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3、图4)。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
(上述(1)——(5)题不做,回答下列问题)
二、高考试题二度开发能力训练
(一)审题思维训练
1.提取挖掘本题提供的文字和图像信息
显性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题老师受到2009年至2010年5月这个时段内哪些热点地理信息的启发,产生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背景资料进行命题设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题“资源”再开发训练
自然地理部分
3.地球运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一些地区,一年之中阳光在正午时分可以直射到水井的井底,有的地方这种现象每年只能发生一次,有些地方却可发生两次。请回答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及所分布的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气环境
    广西全年只分三季。每年11月至转年2月为凉季,3月至5月是暖季,6月到10月为雨季。答出凉季和雨季的主导风向及风源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水环境
图中所绘的河流属于我国哪条大河的水系?该水系的内河航运能力与黄河相比哪条更发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然资源
    在地图上描出水能富集的河段。答出其原因?总结我国大江大河水能富集河段分布规律与地形、地势有何相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灾害地理及防治
    近些年来广西、贵州、云南这些地方,常有地面塌陷形成的大小“天坑”,给工农业生产、交通及百姓居住安全形成危害,分析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自然因素及人为诱发因素各有哪些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地理部分
8.人口、民族及文化景观
    1953年中国政府将明朝初年的镇南关改名为睦南关,1965年再度易名称友谊关。(同年还将鸭绿江畔的安东市改名为丹东市。)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时,将历史上沿用僮族改写成壮族。(1953年将新疆迪化市改为乌鲁木齐,1954年将内蒙古的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你是文科班的学生,未来的文科人才,请结合语文、政治、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评述上面提及改名文化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聚落及城市化
    广西境内的一些主要城市如南宁、柳州、桂林等都是沿江临河而兴的城市。近些年来广西北部湾沿岸地区城市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如防城、钦州、北海等地迅速发展成沿北部湾地区的重要海港城市。试分析上述海港城市迅速崛起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工农业生产
    我国制糖工业的原料取自甜菜和甘蔗,广西是我国最大的制糖工业基地,该地区榨糖选用哪种原料?为什么广西适宜种植这种含糖作物生产?报载2009~2010年度广西糖产量比上年度减产15%,试分析造成减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域联系
    桂林东北方向60千米处的兴安县自古就是广西与湖南两地的天然通道。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这里开凿了灵渠。发挥空间想象力,兴安县境内在广西与湖南之间是什么地形?你还能答出哪些地区因地形、地势便利被我国先人选择成为交通干线的必经之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旅游地理
    到明年六月高考结束后,学校请你组织同学安排一次赴广西旅游活动,因时间和经费问题所限,只能在广西选择一个城市,你首选哪座城市?选择和设计旅游路线主要应注意哪几方面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泥滩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对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防治赤潮有明显作用,有海岸“绿色长城”之美誉。40年前我国有4.2万公顷红树林,由于近几十年人类的经济活动,红树林被大量砍伐,红树林面积已减少到1.46万公顷,目前只是在海南的东寨港、广西山口、湛江高桥、深圳福田还有大面积存留。环保学者认为红树林的处境是——泪尽泣以血。
人类哪些经济活动导致红树林被大量砍伐?你对题中提及的在红树林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疏浚河道          ③加强道路建设      ④完善排水系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量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图1)。郑州位于东经112°,北纬34°。读图回答6~9题。

6.太阳在a位置时,测量出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北京时间是12:40,下列关于该中学所在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日昼长11小时

B.该日有太阳直射现象

C.该地气候类型与郑州相同

D.该地位于郑州的西南部

7.太阳在b位置这一天,该小组观测到的日出方位为(  )

A.正东    B.东北    C. 东南    D.正南

8.该小组一年的观测中,看到正午太阳在学校南方的时间大约是(   )

A.1个月    B.6个半月    C. 10个月    D.11个月

9.太阳从b到c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开普敦炎热干燥            B.珠穆朗玛峰雪线最低

C. 郑州寒冷干燥              D.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2004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印度洋沿岸国家(如下图)遭受了一场无情的灾难,但世界各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吉大港红十字会主席拉巴尼说:“这次(印度洋世纪大海啸灾难),千百年流入孟加拉湾的河流救了我们;同时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因此我们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

(1)地震发生3小时32分钟后,美国旧金山(大约西经120度)的小约翰高兴地收到他父亲的平安电话,同时得知他们父子处于不同日期。(3分)

①根据下图请在答题卷相应图中画出此时全球日期分布情况:要求画出日期分界经线并标注度数;在适当位置标注不同的日期。

②此时有关小约翰家乡的叙述可信的是

A.看到许多小朋友在阳光下玩耍

B.小约翰吃着刚从当地果园采摘来的葡萄

C.当地河水较多补给地下水

D.当地企业以规模大、资本集中而著称

(2)简析孟加拉国“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的自然和人为因素。(2分)

材料三 印度洋海域属于地震多发地带,本身就存在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潜在威胁,然而,印度洋海域的国家几乎都没有加入世界海啸预警系统。因而,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3)根据以上材料,试从影响自然灾害的人文背景角度分析印度洋海啸灾难的严重性。(3分)

材料四 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参与救援,受到东南亚人民的高度赞扬。在2005年1月6日的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温总理在题为《同舟共济重建美好家园》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承诺:中国愿根据受灾国的需要,调整和补充救灾物资;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基础设施;愿意与区域各国分享中国“风云二号”卫星的有关资料等等。

(4)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影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2004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印度洋沿岸国家(如下图)遭受了一场无情的灾难,但世界各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吉大港红十字会主席拉巴尼说:“这次(印度洋世纪大海啸灾难),千百年流入孟加拉湾的河流救了我们;同时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因此我们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

(1)地震发生3小时32分钟后,美国旧金山(大约西经120度)的小约翰高兴地收到他父亲的平安电话,同时得知他们父子处于不同日期。(3分)

①根据下图请在答题卷相应图中画出此时全球日期分布情况:要求画出日期分界经线并标注度数;在适当位置标注不同的日期。

②此时有关小约翰家乡的叙述可信的是

A.看到许多小朋友在阳光下玩耍

B.小约翰吃着刚从当地果园采摘来的葡萄

C.当地河水较多补给地下水

D.当地企业以规模大、资本集中而著称

(2)简析孟加拉国“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的自然和人为因素。(2分)

材料三 印度洋海域属于地震多发地带,本身就存在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潜在威胁,然而,印度洋海域的国家几乎都没有加入世界海啸预警系统。因而,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3)根据以上材料,试从影响自然灾害的人文背景角度分析印度洋海啸灾难的严重性。(3分)

材料四 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参与救援,受到东南亚人民的高度赞扬。在2005年1月6日的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温总理在题为《同舟共济重建美好家园》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承诺:中国愿根据受灾国的需要,调整和补充救灾物资;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基础设施;愿意与区域各国分享中国“风云二号”卫星的有关资料等等。

(4)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影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