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通过下面的实验来理解观察的重要性.

蜡烛一般是由石蜡加入棉纱烛芯制成的.取——支蜡烛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1)未点燃前蜡烛的颜色、状态

(2)刚点燃时的现象

(3)点燃1min时的现象

(4)蜡烛刚吹灭时的现象

(5)熄灭1min时的现象

你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何认识?请想一下,如果没有蜡烛中的棉纱作烛芯,蜡烛还会燃烧吗?设计实验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5月18日,气温32℃.我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化学、物理实验考查.

(1)化学实验考查一: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小芸同学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手握大试管,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然后将导管放入水中,没有观察到气泡,原因是________,此时应________,才能观察到气泡.

晓军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烧杯,开始收集二氧化碳,观察到点燃的火柴在集气瓶瓶口熄灭,然后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蜡烛没有熄灭,原因是________.

(2)化学实验考查二:检验一包白色固体是铵盐还是碳酸盐,还是两者的混合物.小佳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有大量气泡产生,用滴管吸取产生的气体挤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固体中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小佳同学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浓________,并加热,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固体中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碳酸钠,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纯碱中常常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一包纯碱(若有杂质,只考虑为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小组讨论]

观点Ⅰ: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观点Ⅱ: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

甲方案

Ⅰ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操作步骤:称取13.25 g纯碱样品,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沉淀10.00 g

Ⅲ数据处理: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

Ⅳ实验结论:________.

乙方案

Ⅰ设计思路:根据样品(质量为a 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质量为b g),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实验结论:

(1)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________(填写含a、b字母的表达式,下同)时,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

(2)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________时,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实验评价]

误差分析:(1)甲方案中,白色沉淀的质量在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中会有所损耗,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2)乙方案中,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填写“偏大”、 “偏小”或“不变”).

[交流反思]

(1)实验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甲方案实验操作中,对沉淀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

(3)乙方案中,需用一定质量的19.6﹪的稀硫酸.现有一瓶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乙方案中实验所用稀硫酸,至少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mL(填写含字母的表达式).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次班会上,李正同学作了“减轻温室效应就靠你我”的演讲,他讲到:“甲烷同二氧化碳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比二氧化碳的升温作用还要高许多倍.”这句话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

空气的成分中没有甲烷,怎么在温室效应中会与二氧碳一样呢?即使有,甲烷也不会成为重要因素吧?你怎么知道甲烷比二氧化碳的升温作用高得多呢?

面对这么的质问,李正同学一时回答不上来,只是隐隐约约地记得在某次电视节目中听到过这样的叙述,但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不过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弄个明白,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

(1)你认为李正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请你给他要研究问题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

李正同学首先去查阅了很多有关温室的效应的资料,他记录了最有用的几点:

①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现有的浓度和增长率表:

②……研究温室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时,主要考虑以下的三点:a.在大气中的浓度;b.含量增长趋势;c.各种分子吸收外辐射使温度升高的能力……

③……与同浓度的二氧化碳相比较,甲烷的温室效应能力为其40倍,一氧化二氮为其100倍,氟利昂为其1000倍……

④……大气中甲烷的主要来源有:畜牧业产生的废气,田地,沼泽等潮湿的地带释放的气体,天然气泄漏,白蚁分泌物等……

(2)根据查到的资料,李正同学想在化学实验中,亲自监测一下甲烷在空气中的存在,他的这个设想可行吗?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实验室中甲烷的获得较方便,请你帮李正同学设计三个实验,来探讨甲烷的温室效应能力是否比二氧化碳强.

(4)用上述方法进行实验,记录了几组时间和温度的数据.数据经表格处理后为:

(5)若李正同学的实验结果与资料介绍的大体一致,而他想用书面形式把研究结果告诉同学们,请你用简单的几句话替李正写一个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5年11月13日,四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车间发生爆炸,爆炸泄漏的有毒物质和燃烧产生的烟气造成松花江和当地空气严重污染.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准备探究在爆炸现声采集的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它能与CuO反应的物质)
[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加热
[查阅资料]爆炸泄漏的有毒物质主要是苯和苯胺,他们都是有机物,已知苯的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5.5℃,沸点80.1℃.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不完全燃烧时还生成CO.
[实验原理]CuO+CO═Cu+CO2,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证明CO的存在.
[实验仪器]

[问题](1)要用较简单的方法收集爆炸现场的气体样品,可选用什么用品?
气球收集
气球收集

(2)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这两次的作用分别是:
第一次
检验原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检验原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第二次
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如何改进该实验?(若认为该实验没有缺陷,以下问题不必回答)改进的方法是
在d出口处将气体点燃
在d出口处将气体点燃

(4)由于苯泄漏,造成松花江上大量鱼类死亡,你认为鱼类死亡的可能原因是(回答两点即可):
苯有毒
苯有毒

苯密度小浮在水面隔绝氧气
苯密度小浮在水面隔绝氧气

(5)苯的熔点比较低,在低温时很容易凝固成冰一样的晶体.若苯凝固,如何从试剂瓶(细口瓶)中取出苯?
用手后热试剂瓶,使苯熔化,再将苯倒出
用手后热试剂瓶,使苯熔化,再将苯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