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可以通过加热使分子得到能量从而转变成活跃状态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加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发生化学反应。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试管编号 | H2O2[来源:学。科。网Z。X。X。K] | 3.5%FeCl3 | 20%肝脏研磨液 | 温度 | 实验现象 |
1 | 2mL | / | / | 室温 | 无气泡产生 |
2 | 2mL | / | / | 90℃ | 少量气泡 |
3 | 2mL | 2滴 | / | 室温 | 较多气泡 |
4 | 2mL | / | 2滴 | 室温 | 大量气泡 |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1)化学催化剂和酶都能通过降低活化能而具有加速化学反应的功能。说明酶具有 的功能,根据本试验反映出酶具有 的特点。
(2)改变温度,对第 号试管影响最大。该实验还表明,正是由于酶的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 条件下快速进行。
(6分)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可以通过加热使分子得到能量从而转变成活跃状态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加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发生化学反应。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试管编号 |
H2O2[来源:学。科。网Z。X。X。K] |
3.5%FeCl3 |
20%肝脏研磨液 |
温度 |
实验现象 |
1 |
2mL |
/ |
/ |
室温 |
无气泡产生 |
2 |
2mL |
/ |
/ |
90℃ |
少量气泡 |
3 |
2mL |
2滴 |
/ |
室温 |
较多气泡 |
4 |
2mL |
/ |
2滴 |
室温 |
大量气泡 |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1)化学催化剂和酶都能通过降低活化能而具有加速化学反应的功能。说明酶具有 的功能,根据本试验反映出酶具有 的特点。
(2)改变温度,对第 号试管影响最大。该实验还表明,正是由于酶的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 条件下快速进行。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可以通过加热使分子得到能量从而转变成活跃状态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加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发生化学反应。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试管编号 | H2O2 | 3.5%FeCl3 | 20%肝脏研磨液 | 温度 | 实验现象 |
1 | 2mL | / | / | 室温 | 无气泡产生 |
2 | 2mL | / | / | 90℃ | 少量气泡 |
3 | 2mL | 2滴 | / | 室温 | 较多气泡 |
4 | 2mL | / | 2滴 | 室温 | 大量气泡 |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1)化学催化剂和酶都能通过降低活化能而具有加速化学反应的功能。说明酶具有____的功能,根据本试验反映出酶具有____的特点。
(2)改变温度,对第____号试管影响最大。该实验还表明,正是由于酶的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____条件下快速进行。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可以通过加热使分子得到能量从而转变成活跃状态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加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发生化学反应。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试管编号 | H2O2 | 3.5%FeCl3 | 20%肝脏研磨液 | 温度 | 实验现象 |
1 | 2mL | / | / | 室温 | 无气泡产生 |
2 | 2mL | / | / | 90℃ | 少量气泡 |
3 | 2mL | 2滴 | / | 室温 | 较多气泡 |
4 | 2mL | / | 2滴 | 室温 | 大量气泡 |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1)化学催化剂和酶都能通过降低活化能而具有加速化学反应的功能。说明酶具有 的功能,根据本试验反映出酶具有 的特点。
(2)改变温度,对第 号试管影响最大。该实验还表明,正是由于酶的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 条件下快速进行。
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反应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机理是因为 ,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2)下列符合图示反应类型的有 。
A.氨基酸a+氨基酸b→二肽+H2O B.麦牙糖+H2O→葡萄糖
C.CO2+H2O→(CH2O)+O2 D.H2O2→H2O+O2
(3)上图所示过程能说明酶具有 的特点,为了验证酶的这一特点,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所示的三组实验。
A组 | B组 | 所用酶制剂 | 所用试剂 | |
甲 | 5mL麦芽糖溶液 | 5mL葡萄糖溶液 | 麦芽糖酶 | 斐林试剂 |
乙 | 5mL淀粉溶液 | 5mL蔗糖溶液 | 淀粉酶 | 斐林试剂 |
丙 | 5mL淀粉溶液 | 5mL蔗糖溶液 | 淀粉酶 | 碘液 |
①斐淋试剂分A液和B液,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
②甲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否得出结论? 。原因是
③预期乙同学得到的实验现象是:
A组 ,B组 。
④辅导教师指出丙同学的实验设计可能得不到实验结果,原因是 都不能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不能说明两只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催化反应,因此无法作出判断。
若仍然用碘液作试剂,丙同学的实验应该怎样进行改进?(所用实验材料和酶制剂在题目表格中选取)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