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F关系图线. (1)分析图2中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 比 (2)图2中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6
6
7
7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00
1.00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1.16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2.00
2.00
m/s2,若用
a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6
6
7
7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00
1.00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16
1.16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2.00
2.0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其中第“1”点先打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
6
6
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9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0.76
0.76
m/s,计数点8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0.96
0.96
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2.0
2.0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④物块在加速阶段,如果以
xt
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象,得到图象的斜率为k,则加速度大小为
2k
2k
(用字母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