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D.教育.医疗压力过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按经济划分的城市人口增长图”(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曲线,请判断:

曲线A________________,曲线B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就全世界而言,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或者说标志):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因城市化过快而造成不良后果,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则从国情出发,制定了__________的城市发展方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按经济划分的城市人口增长图”(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曲线,请判断:

曲线A________________,曲线B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就全世界而言,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或者说标志):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因城市化过快而造成不良后果,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则从国情出发,制定了__________的城市发展方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洪涝灾害主要是由暴雨造成的。如1931年、1954年、1991年以及2003年的全流域性大水,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淮河干流全长1 000千米,总落差约200米,平均比降小,尤其是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速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黄河夺淮后,扰乱了淮河原有的水系,淤塞了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淮河水患。

  随着当地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与水开始争地。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350次。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隔11年,淮河就发生一次大洪水。

(1)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2)(多选)下列措施中,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的是(  )

A.开挖入长江水道              B.防止凌汛泛滥

C.上游植树造林               D.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                 
         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 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 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 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 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               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                  

          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 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 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 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 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                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