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文化作文 泛滥的前提下.我们提倡中学生多观察现实生活.多写身边发生的事情.有人说.中学生的生活是两点成一线.早晨从家去学校.晚上从学校回家.有多少现实生活材料可写?其实.我们所说的身边之事.并非一定是中学生亲身经历的.也并非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事.比如.报纸上常常刊登我们所居住的地区的新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生一些值得书写的事情.当然.如果能够把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也许效果更好.去年江苏一考生把自己帮父亲收麦子的事情写进了高考作文中.感动了很多人.就是一个好例子.在平常的练习中.我们还可以把感动过自己的材料用不同的写法表达出来.以弥补材料的相对不足.效果也很不错.我的儿子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个同学跟着我们夫妻去郊外踏青.在一条田间小路傍.他们发现了一个坑.坑底有一只不知何时跳进去的青蛙.几位小伙伴发起了一场“抢救运动 .最终把小青蛙救了出来.这件事给我儿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去后.在我们的启发下.他完成了一篇使用第一人称的日记.到高三时.他居然还记得这件事.而且在一次模拟语文考试时.又用这个材料写了一篇作文.当然.和小学时的日记相比.高三的作文视角换了.人称也改了.但是由于投入了感情.作文获得了语文老师的好评.这篇作文在我们家最近的搬家中.居然很巧合地被我发现了.现在抄录部分如下: 那是某一年的初春时节.阳光明媚.暖风拂面.我被厚重衣服包裹了一冬的心复苏了.于是便到离家不远的田野上散步.正在田埂上走着.忽然.一对人影进入了我的视线.细看时.原来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和他的妈妈一起.围看着地上的什么东西.我快步走上前去.原来他们在看田埂傍一个深坑.说明白一些.这个坑就是一只埋在土里的水缸.缸中积了些水.奇怪的是.水中竟有一只橡皮大小的青蛙.估计这是引起小男孩注意的原因. “妈妈.小青蛙怎么会到里面去的? “大概是不小心掉进去的吧. “它就住在里面了吗? “不会的.这里面是下雨天积的水.太阳一晒就干了. “那它不是死在里面了吗? 我一看.果然.水缸里大半是泥土.水只有薄薄的一层.更兼缸壁很滑.青蛙想跳出来是不大可能的. “妈妈.我们把它救出来! 小男孩说.只见他伸出手去想捞小青蛙.无奈缸口太大.水面离缸口又比较深.小男孩触及不到它.却险些滑了下去.幸亏被他妈妈拉住. “算了.我们走吧.如果再下一场大雨.水满上来的话.它自己就跳出来了. 妈妈劝着说. “那要是不下雨呢? 小男孩并不肯就此罢手.他东张西望地看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向田边草丛中跑去.只见他从草堆里捡出一根分叉的树枝.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洁白的手帕.小心翼翼地.他把手帕四角分别系在树枝分叉的两根分枝上.这下我也看明白了.他把树枝做成了一个类似捞鱼用的网兜. “妈妈.用这个! 男孩的妈妈似乎也被儿子的做法挑得童心大盛.于是.她在“岸上 拉着男孩的左手.男孩则站在“岸口 尽力向小青蛙探出右手.用“网兜 去兜.开始.小青蛙不怎么合作.左躲右闪想避开.小男孩试了几次后.青蛙仿佛明白了什么.突然主动地跳上了那块手帕.小男孩小心地将“网兜 提上“岸 来.终于.小青蛙重获自由了. “下次小心点哦! 小男孩把青蛙放归田里.嘴里还念叨着. 随后.他们母子二人拎着那个“网兜 高兴地走了. 而我.却站着.怔住了. 这篇作文的题目是.触动作者情弦的.是小男孩的天真无邪.是他对小动物的爱心.很显然.这里有虚构的成分.但作文的主要材料来自于他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文章从当初的第一人称变成了第三人称.对事件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一个材料完成了两种表达方式的训练.这对社会生活经历相对不丰富的中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说那些被人嚼了几百遍的套话.而是在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不断深化的感受.这样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在考场上获得高分.也将有益于他今后的工作与学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