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22分)
I.实验测得0.01mol/L的KMnO4的硫酸溶液和0.1mol/L的H2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速率υ[mol/(L · s)]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如下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
(3)t2→t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4)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t3时间里 。
A.Mn2+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 B.Mn2+物质的量的增加
C.SO42-物质的量浓度 D.MnO4-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
II.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上图甲可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
(2)定量分析:如上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加入0.01mol MnO2粉末于60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设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为V mL。
①放出V/3 mL气体时所需时间为 min。
② 该H2O2溶液的浓度为
③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 > > >
(每空2分,共22分)
I.实验测得0.01mol/L的KMnO4的硫酸溶液和0.1mol/L的H2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速率υ[mol/(L · s)]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如下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
(3)t2→t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4)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t3时间里 。
A.Mn2+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 B.Mn2+物质的量的增加
C.SO42-物质的量浓度 D.MnO4-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
II.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上图甲可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
(2)定量分析:如上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加入0.01mol MnO2粉末于60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设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为V mL。
①放出V/3 mL气体时所需时间为 min。
② 该H2O2溶液的浓度为
③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 > > >
(每空2分,共22分)
I.实验测得0.01mol/L的KMnO4的硫酸溶液和0.1mol/L的H2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速率υ[mol/(L · s)]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如下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
(3)t2→t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4)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t3时间里 。
A.Mn2+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 B.Mn2+物质的量的增加
C.SO42-物质的量浓度 D.MnO4-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
II.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上图甲可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
(2)定量分析:如上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加入0.01mol MnO2粉末于60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设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为V mL。
①放出V/3 mL气体时所需时间为 min。
②该H2O2溶液的浓度为
③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 > > >
Ⅰ。(每空1分,共4分)⑴通常状况下,甲同学取1 mol H2O加热到100℃时,液态水会汽化为水蒸气(如图所示),该过程属于 变化。
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水蒸气的体积
(填“>”、“<”或“=”)22.4L。
⑵乙同学做H2在O2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过程属于 变化,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保持相等的是 (填序号)。
A.反应物分子数目与生成物分子数目 | B.反应物原子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原子总物质的量 |
C.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 | D.反应物体积与生成物体积 |
实验步骤 | 问题 |
1从U型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满U型管右端 | ∥/ |
2用附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型管右端,观察现象 | 现象是 有无色气体产生,右边溶液逐渐变成绿色 有无色气体产生,右边溶液逐渐变成绿色 |
3待反应停止后打开胶塞,观察实验现象 | 现象是 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
10-3a﹒V +0.5 |
0.14 |
10-3a﹒V +0.5 |
0.14 |
1 |
2 |
|
|
1 |
2 |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