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建立Oxy坐标系.两平行极板P.Q垂直于y轴且关于x轴对称.极板长度和板间距均为l.第一.四象限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Oxy平面向里.位于极板左侧的粒子源沿x轴向右连接发射质量为m.电量为+q.速度相同.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在0~3t0时间内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电压. 已知t=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恰好在t0时.刻经极板边缘射入磁场.上述m.q.l.t0.B为已知量.(不考虑粒子间相互影响及返回板间的情况) (1)求电压U的大小. (2)求时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3)何时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最短?求此最短时间.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22分)

I.实验测得0.01mol/L的KMnO4的硫酸溶液和0.1mol/L的H2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速率υ[mol/(L · s)]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如下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3)t2t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4)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t3时间里                     。

A.Mn2+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            B.Mn2+物质的量的增加 

C.SO42-物质的量浓度                   D.MnO4-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

II.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上图甲可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2)定量分析:如上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加入0.01mol MnO2粉末于60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设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为V mL。

①放出V/3 mL气体时所需时间为            min。

② 该H2O2溶液的浓度为                    

③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22分)

I.实验测得0.01mol/L的KMnO4的硫酸溶液和0.1mol/L的H2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速率υ[mol/(L · s)]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如下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3)t2t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4)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t3时间里                    。

A.Mn2+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           B.Mn2+物质的量的增加 

C.SO42-物质的量浓度                  D.MnO4-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

II.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上图甲可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2)定量分析:如上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加入0.01mol MnO2粉末于60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设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为V mL。

①放出V/3 mL气体时所需时间为           min。

② 该H2O2溶液的浓度为                    

③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22分)
I.实验测得0.01mol/L的KMnO4的硫酸溶液和0.1mol/L的H2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速率υ[mol/(L · s)]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如下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3)t2t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4)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t3时间里                    。
A.Mn2+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           B.Mn2+物质的量的增加 
C.SO42-物质的量浓度                  D.MnO4-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
II.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上图甲可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2)定量分析:如上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加入0.01mol MnO2粉末于60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设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为V mL。

①放出V/3 mL气体时所需时间为           min。
②该H2O2溶液的浓度为                    
③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每空1分,共4分)⑴通常状况下,甲同学取1 mol H2O加热到100℃时,液态水会汽化为水蒸气(如图所示),该过程属于        变化。

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水蒸气的体积                   
(填“>”、“<”或“=”)22.4L。
⑵乙同学做H2在O2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过程属于         变化,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保持相等的是               (填序号)。

A.反应物分子数目与生成物分子数目B.反应物原子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原子总物质的量
C.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D.反应物体积与生成物体积
Ⅱ。(每空1分,第3小题2分,共6分)如图所示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⑴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
⑵仪器B上标记有            (填序号)。
①质量     ②温度    ③刻度线    ④浓度   ⑤容积
⑶检验仪器B是否漏水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同学釆用如图Ⅰ所示装置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用排水法收集NO气体

(1)写出试管内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的溶液呈
绿
绿
色;收集气体的试管内的气体呈

(3)乙同学认为甲虽然收集到的气体是一氧化氮,但并不能说明反应中一定生成一氧化氮.他的理由是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
2NO+O2=2NO2

(4)丙同学釆用如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同学的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问题
1从U型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满U型管右端 ∥/
2用附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型管右端,观察现象 现象是
有无色气体产生,右边溶液逐渐变成绿色
有无色气体产生,右边溶液逐渐变成绿色
3待反应停止后打开胶塞,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是
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5)从环保的角度看,丙同学的实验存在的缺陷是
将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将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6)丁同学用图Ⅲ所示装置代替图Ⅱ中U型管右端的附有铜丝的胶塞进行实验,待反应停止后将一氧化氮气体排入分液漏斗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丙同学实验的第
3
3
步骤的相同.丁同学要将一氧化氮气体排入分液漏斗中应进行的正确操作是①
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待液面与胶塞接触时立即关闭活塞
待液面与胶塞接触时立即关闭活塞

(7)实验结束后丁同学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并充分振荡,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2+H2O=2 HNO3+NO
3NO2+H2O=2 HNO3+NO

(8)若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不考虑NO2的反应),试回答:
①若铜与硝刚好反应完全,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86mol﹒L-1
10.86mol﹒L-1

②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 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3a﹒V +0.5
 0.14 
mol/L
10-3a﹒V +0.5
 0.14 
mol/L

③已知NO和NO2的混合气与足量氧气混合后能被水完全吸收成硝酸,则要使上述11.2L气体完全被水吸收成硝酸,理论上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
5.71
5.71
升.(保留两位小数);解题过程:
设生成的一氧化氮为xmol,二氧化氮为ymol.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浓)=Cu(NO3 2+2NO2↑+2H2O
1 2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组为
x+y=0.5
1.5xmol+
1
2
  y=0.51               

所以
x=0.26
y=0.24

即一氧化氮为0.26mol,二氧化氮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气0.195mol+0.06mol=0.255mol,体积为0.255mol×22.4L/mol=5.71L
设生成的一氧化氮为xmol,二氧化氮为ymol.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浓)=Cu(NO3 2+2NO2↑+2H2O
1 2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组为
x+y=0.5
1.5xmol+
1
2
  y=0.51               

所以
x=0.26
y=0.24

即一氧化氮为0.26mol,二氧化氮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气0.195mol+0.06mol=0.255mol,体积为0.255mol×22.4L/mol=5.71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